典型文献
油/麦-稻轮作和施肥对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文献摘要: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轮作在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差异,为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水旱轮作模式选择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利用湖北沙洋的定位试验,选择油-稻和麦-稻轮作的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化肥与秸秆还田相结合(NPK+S)3个处理,在试验布置的第4年于油菜和小麦收获后取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孔隙度、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各施肥处理中分别提高了13.1%~19.2%和18.8%~59.5%,土壤全氮含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提高了28.1%(CK处理)和29.2%(NPK处理);(2)秸秆不还田时,油-稻轮作土壤总孔隙度较麦-稻轮作显著提高了8.1%(CK处理)和10.3%(NPK处理),相应的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1.7%和10.5%;(3)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大团聚体含量(WSMA)在各施肥处理中均显著提高,且提高了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4)在相同轮作模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均表现为:CK
文献关键词:
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油-稻轮作;麦-稻轮作;秸秆还田;施肥;土壤理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顺涛;任涛;周橡棋;方娅婷;廖世鹏;丛日环;鲁剑巍
作者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顺涛;任涛;周橡棋;方娅婷;廖世鹏;丛日环;鲁剑巍-.油/麦-稻轮作和施肥对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2(01):172-183
A类:
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NPK+S,WSMA
B类:
氮分布,田间定位,定位试验,试验探究,油菜,水稻,施肥措施,分布差异,水旱轮作,轮作模式,模式选择,培肥地力,北沙,沙洋,不施肥,施用,化肥,秸秆还田,小麦收获,土壤样品,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磷钾养分,有机碳,有效磷含量,各施,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总孔隙度,毛管,管孔,平均重量直径,MWD,GMD,大团聚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含量,稻田,土壤理化特性
AB值:
0.205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