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长沙市游憩-居住功能空间格局及其匹配关系研究
文献摘要:
伴随新型城镇化和全面休闲化时代到来,游憩-居住两大功能空间关系研究成为新时期城市地域结构领域的重要关注议题.基于POI地理空间大数据,通过运用Ripley's K函数、同位区位商、"不一致指数"定量模型和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等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长沙市游憩-居住功能空间格局及其匹配关系特征.研究发现:①两大功能空间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形态格局差异鲜明且均呈以"空间极核"为导向的集聚模式,各类型功能空间集聚强度表现为"居住空间>文化休闲空间>体育健身空间>商业娱乐空间>自然生态空间";②两大功能空间存在基于"距离-数量"的函数衰减关系,距离居住空间3000 m半径环带是游憩空间集中分布以及居民日常游憩休闲的重要活动范围;③居住空间具有"临近"游憩空间布局的指向特征,但反之不显著,两大功能空间呈单向吸引"非对称性"错位临近关系,居住空间临近不同类型游憩空间的指向强度呈"体育健身空间>文化休闲空间>自然生态空间>商业娱乐空间"位序格局;④游憩-居住功能空间协调关系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湘江西岸整体上优于东岸,岳麓区、望城区为游憩-居住协调型,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开福区为游憩滞后居住型,长沙县为游憩超前居住型.本研究通过聚焦新型城镇化和全民休闲时代的城市游憩设施配置及其与居住空间的关系问题,将为丰富传承新背景趋势下的城市公共设施区位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探索方向,并为长沙市及国内同类大都市合理布局城市游憩休闲设施、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建设休闲宜居城市等提供科学参考.
文献关键词:
游憩空间;居住空间;格局特征;匹配关系;地理大数据;长沙市
作者姓名:
杨友宝;李琪;韩国圣;马丽君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长沙410081;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襄阳441000;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威海264209;湘潭大学商学院,湘潭411105
引用格式:
[1]杨友宝;李琪;韩国圣;马丽君-.长沙市游憩-居住功能空间格局及其匹配关系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2(08):1589-1603
A类:
B类:
长沙市,居住功能,功能空间,空间格局,匹配关系,新型城镇化,空间关系,地域结构,POI,地理空间大数据,Ripley,区位商,一致指数,定量模型,全局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关系特征,形态格局,集聚模式,空间集聚,居住空间,休闲空间,体育健身,自然生态空间,衰减关系,环带,游憩空间,活动范围,反之,非对称性,空间协调,协调关系,空间异质性,湘江,西岸,东岸,岳麓区,望城,调型,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开福区,长沙县,闲时,游憩设施,设施配置,新背景,城市公共设施,区位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结构理论,理论探索,大都市,合理布局,休闲设施,优化调整,宜居城市,格局特征,地理大数据
AB值:
0.3745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