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森林乡村的多尺度分异特征与分区优化
文献摘要:
国家森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但森林乡村在不同尺度的分异特征及优化方向尚不明晰.本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耦合度模型和Voronoi图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全国、区域和行政尺度分析了国家森林乡村空间格局、数量规模和内部分异特征,并基于森林乡村与人口耦合关系及乡村可达类型识别,分析了全国森林乡村的分区格局及其优化方向.结果表明:全国森林乡村密度具有明显的东高西低分异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森林乡村高密度集中分布最大的连片区.基于县域单元的省域森林乡村泰尔指数差异较大,东南区域森林乡村分布相对均衡,西南和东北区域内部差异显著.森林乡村空间可达性呈现自东向西的梯度递减,森林乡村与人口密度的耦合类型分布具有较强的内部分异性.文章基于森林乡村可达类型与耦合分区的组合分析,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特色挖掘区、集聚提升区、适度引导区和功能转型区五类,明确了不同类型区森林乡村建设的重点方向,将为面向乡村振兴的全国森林乡村建设与分区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关键词:
森林乡村;空间分异;耦合分析;Voronoi图;分区优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孔雪松;府梦雪;孙建伟;崔家兴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阳550025;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孔雪松;府梦雪;孙建伟;崔家兴-.中国森林乡村的多尺度分异特征与分区优化)[J].地理研究,2022(07):2051-2064
A类:
内部分异
B类:
中国森林,分异特征,分区优化,国家森林乡村,农村人居环境,不同尺度,优化方向,运用探索,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耦合度模型,Voronoi,尺度分析,乡村空间,空间格局,数量规模,耦合关系,类型识别,东高西,长江三角洲地区,连片,片区,县域单元,省域,泰尔指数,东南区,南和,东北区域,区域内部,内部差异,空间可达性,东向西,人口密度,耦合类型,分异性,组合分析,展区,功能转型,五类,类型区,重点方向,决策依据,空间分异,耦合分析
AB值:
0.3259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