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所有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MTX治疗后玻璃体混浊程度较治疗前好转者有12例(19只眼),占63%(19/30);视网膜下黄白色奶油样浸润灶减轻或消失者有15例(20只眼),占66%(20/30);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的高反射病灶减轻或消失的为13例(18只眼),占60%(18/30)。注射次数为1~8次,平均(3.00±2.37)次。结论:"根据淋巴瘤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玻璃体腔注射MTX治疗PIOL安全有效,可达到临床缓解。">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玻璃体腔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甲氨蝶呤(MTX)个体化治疗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就诊的PIOL患者2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14例(24只眼)。患者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5.9±12.4)岁。所有患者肿瘤性质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为"根据淋巴瘤临床表现"的个体化治疗,所有患眼均接受单次玻璃体腔注射MTX(400 μg:0.1ml)治疗。如出现玻璃体混浊加重、眼底病灶范围扩大或IL-10/IL-6比值增高行再次注射。自治疗开始随访12~30个月。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行房水或玻璃体IL-10/IL-6浓度检测。BCVA转换为LogMAR视力和眼压的检查数据先行正态性检验。眼压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治疗前后眼压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BCVA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表示,治疗前后BCVA的比较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彩色眼底照相、OCT、FFA及IL-10/IL-6的比值采用文字形式进行描述。结果:治疗前后LogMAR视力中位数为0.75(0.47,1.43)和0.4(0.2,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3,P<0.05)。治疗前后眼压分别为(16.56±4.31)mmHg(1 mmHg=0.133 kPa)和(16.13±3.8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0.05)。所有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MTX治疗后玻璃体混浊程度较治疗前好转者有12例(19只眼),占63%(19/30);视网膜下黄白色奶油样浸润灶减轻或消失者有15例(20只眼),占66%(20/30);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的高反射病灶减轻或消失的为13例(18只眼),占60%(18/30)。注射次数为1~8次,平均(3.00±2.37)次。结论:"根据淋巴瘤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玻璃体腔注射MTX治疗PIOL安全有效,可达到临床缓解。
文献关键词: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玻璃体注射;甲氨蝶呤;治疗
作者姓名:
薛友余;王伟;陶勇;冯婧
作者机构: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本文第1作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进修);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引用格式:
[1]薛友余;王伟;陶勇;冯婧-.玻璃体腔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22(02):88-93
A类: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单次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混浊程度
B类:
甲氨蝶呤,MTX,个体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患者年龄,平均年龄,肿瘤性质,弥漫性,细胞淋巴瘤,1ml,眼底病,高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彩色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行房,房水,浓度检测,LogMAR,检查数据,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中位数,四分位数,Wilcoxon,秩和检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字形,压分,mmHg,kPa,黄白色,奶油,视网膜色素上皮,高反射,临床缓解,玻璃体注射
AB值:
0.1963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