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APTT纠正试验结果常用判定方法临界值建立及诊断效能评价
文献摘要:
目的 建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纠正试验常用结果判定方法临界值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APTT不明原因延长且于我院行纠正试验的病例116例,其中,抑制物阳性71例,因子缺乏45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罗斯纳指数?(RI)?法、百分比纠正法、差值法和正常参考范围法对结果判断的诊断效能,通过散点图分析标本在不同结果判定方法中的具体分布情况,并对单因子缺乏标本的因子浓度水平和不同判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ROC曲线分析RI法、百分比纠正法、差值法和正常参考范围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5?(95%CI:0.953~0.997,P?0.01)、0.935?(95%CI:0.893~0.976,P?0.01)、0.959?(95%CI:0.927~0.990,P?0.01)、0.960?(95%CI:0.929~0.991,P?0.01);RI法、百分比纠正法、差值法对应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2.2%、62%、7.4?s.因子缺乏程度和RI结果呈中等正相关?(r?=?0.536,P?0.01),和百分比纠正结果呈显著负相关?(r?=?-0.710,P?0.01).结论 RI法、百分比纠正法和差值法新建立的临界值可更好地识别因子缺乏和抑制物阳性的标本,且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RI法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本实验室APTT纠正试验结果首要常规判定方法.
文献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纠正试验;凝血因子;抑制物;罗斯纳指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侯丹凤;张家红;宋鉴清
作者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沈阳 11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侯丹凤;张家红;宋鉴清-.APTT纠正试验结果常用判定方法临界值建立及诊断效能评价)[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2(06):497-501
A类:
罗斯纳,罗斯纳指数,纠正法
B类:
APTT,纠正试验,判定方法,诊断效能评价,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判定,不明原因,我院,抑制物,操作特征,RI,差值法,正常参考范围,散点图,单因子,浓度水平,最佳临界值,缺乏程度,凝血因子
AB值:
0.1686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