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模型对小肝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肝癌的174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22)和验证组(n=52).由1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T2WI、门静脉期(PVP)、肝胆期(HBP)序列上进行病灶勾画,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对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预测MVI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模型、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及多模态(临床—影像学特征—影像组学特征)融合模型,计算3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F1值,并评价模型对MVI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ROC诊断结果.结果 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中性粒细胞、肿瘤假包膜、肿瘤形态、HBP瘤周低信号是预测小肝癌MVI的重要临床—影像学特征.PVP+HBP组合序列在基于影像序列的各模型中预测效能最佳(AUC=0.654).临床—影像学特征模型预测MVI的效能最佳,AUC、准确度和F1值分别为0.748、0.846和0.868;临床—影像学特征模型的ROC诊断结果优于影像组学特征模型(P<0.05),临床—影像学特征模型与多模态融合模型的ROC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Gd-EOB-DTPA增强MRI建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小肝癌MVI,但联合影像组学特征并不能提高其预测效能.
文献关键词:
小肝癌;微血管侵犯;影像组学;临床—影像学特征;磁共振成像;钆塞酸二钠
作者姓名:
陈凤喜;蔡萍;刘晨;王健;张瀚丹;王芳;李晓明
作者机构: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3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凤喜;蔡萍;刘晨;王健;张瀚丹;王芳;李晓明-.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08):676-681
A类:
PVP+HBP
B类:
Gd,EOB,DTPA,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预测研究,钆塞酸二钠,影像学特征,特征模型,MVI,预测价值,我院,经术,术后病理,病理诊断,训练组,放射科医师,T2WI,门静脉,肝胆期,列上,勾画,影像组学特征,统计学分析,融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预测效能,Delong,诊断结果,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肿瘤假包膜,瘤周,低信号,多模态融合,结果比较,磁共振成像
AB值:
0.232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