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杯果木属(Angophora)和伞房属(Corymbia)树种统称桉树,引入我国已有130余年的历史,是重要的工业用材林树种.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种子园建设和70年代后期的种源试验,一些技术显著促进了其进程,主要有:①早期的种子园技术促进了无性繁殖困难树种的有性扩繁;②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扦插和组织培养技术推动了优良无性系选育与应用;③20世纪90年代末分子标记技术开启了我国桉树分子育种研究的新纪元;④21世纪初转基因技术为品种创制提供了崭新的手段;⑤刚尝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桉树育种策略和种质资源是其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已对一些树种制定了育种策略和育种计划,兼顾纯种内轮回选择和杂种无性系的选育,主要经济性状包括材积生长、木材密度、抗病虫和抗风等;累计已收集了近200个树种3000余个家系的种质资源.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主要包括:①几个主要树种的轮回选择和世代改良,仅尾叶桉(E.urophylla)进入了第3个世代;②杂交育种的成效显著,培育了目前仍主栽的DH32-29和DH33-27等优良杂种无性系;③无性系育种结合无性繁殖技术(尤其是组织培养)的研发,极大地推动了无性系林业的发展;④开发了多种分子标记,包括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标记,并基于分子标记利用连锁作图和关联分析的方法,在尾叶桉等6个树种中检测了与生长、材性和/或抗逆等性状相关的基因组位点;⑤已对逆境响应、激素和木材形成等相关的功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一些功能基因显示了较好的育种应用潜力;⑥已优化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并尝试了基因组编辑的可行性.但是,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复杂性和高质量基因组/泛基因组的缺乏,种质资源流失,新无性系缺乏,尚待从头克隆和鉴定具有育种价值的优异基因,基因组选择实用性有待探索,遗传转化率需进一步提高等.桉树遗传育种研究对促进我国林业生产的意义是显著的,将有望在高世代改良、种质资源的长期评价、杂种优势的机制与利用、基因组选择的有效应用和转基因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文献关键词:
桉树;遗传育种;高世代;杂种无性系;分子育种;遗传转化
作者姓名:
李梅;施季森;罗建中;甘四明
作者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热带林业研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2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广东 湛江 524022
引用格式:
[1]李梅;施季森;罗建中;甘四明-.我国桉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6):41-50
A类:
Angophora,伞房属,Corymbia,杂种无性系,DH33
B类:
桉树,遗传育种,育种研究,桃金娘,Myrtaceae,Eucalyptus,果木,统称,工业用,用材林,种子园,种源试验,有性,扩繁,扦插,组织培养技术,技术推动,优良无性系,选育与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技术开启,分子育种,新纪元,转基因技术,创制,基因组编辑技术,技术展,育种策略,种质资源,已对,纯种,种内,轮回选择,经济性状,材积,木材密度,抗病虫,抗风,余个,家系,主要树种,尾叶桉,urophylla,杂交育种,成效显著,主栽,DH32,无性繁殖技术,新一代测序技术,连锁,作图,材性,抗逆,逆境响应,木材形成,功能基因,表达分析,育种应用,遗传转化体系,转基因植株,基因型,泛基因组,资源流失,尚待,从头,育种价值,异基因,基因组选择,国林,林业生产,高世代,期评,杂种优势,有效应用
AB值:
0.3346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