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990年代和2000年代华北寒潮的对比及其与北极海冰的联系
文献摘要:
基于华北区域均一化站点气温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CFS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高分辨率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对比研究了1990年代与2000年代华北寒潮的差异及其与秋、冬季北极海冰的联系.结果表明:影响华北的区域性寒潮事件在1990年代(2000年代)发生的频次为1957~2011年最多(少),但寒潮平均强度偏弱(强),冷空气大多源自格陵兰岛(新地岛)附近,取偏西(偏北)路径进入华北.秋、冬季新地岛附近以及巴芬湾附近海冰在2000年代初显著减少,导致1990年代与2000年代出现显著环流差异:1990年代(2000年代)极区位势高度存在负异常(正异常),欧亚大陆大型槽脊波动较弱(强),绕极区西风较强(弱),东亚大槽较弱(强),西伯利亚高压较弱(强),使得华北寒潮在两段时间出现上述差异.
文献关键词:
寒潮;华北;年代际差异;北极海冰
作者姓名:
白寒冰;曾刚
作者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宁夏分局,银川750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白寒冰;曾刚-.1990年代和2000年代华北寒潮的对比及其与北极海冰的联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2(03):368-382
A类:
区域性寒潮,巴芬湾,年代际差异
B类:
北极海冰,华北区域,均一化,NCEP,NCAR,大气再分析,再分析资料,CFSR,NOAA,海冰密集度,冷空气,格陵兰岛,新地岛,偏西,偏北,近海,代出,环流,极区,位势高度,负异常,欧亚大陆,型槽,西风,东亚大槽,西伯利亚高压,两段
AB值:
0.2937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