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秋季巴伦支海海冰与中国京津冀地区2月气温变化的联系
文献摘要:
利用中国京津冀地区94个气象台站气温观测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联合制作的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冰密集度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冬季气候变暖背景下近32 a中国京津冀地区Feb4-20(2月4—20日)平均气温异常与前期秋季北极海冰异常的关系,探讨秋季巴伦支海海冰影响中国京津冀地区Feb4-20气温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1988/1989年冬季是中国京津冀地区冬季变暖的突变点,暖背景下Feb4-20气温第一模态呈空间一致变化型,其时间系数年际变化特征明显;(2)秋季巴伦支海、喀拉海和东西伯利亚海关键区海冰密集度与中国京津冀地区Feb4-20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可作为Feb4-20气温预测的前兆信号;(3)秋季巴伦支海关键区多(少)冰年,其冬季海冰也偏多(少),为持续冷(热)源,在欧亚大陆对流层中高层激发出负(正)位相的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分布,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欧亚中高纬近地面多为南(北)风异常,东亚114°E—119°E范围45°N附近为异常上升(下沉)气流,使得中国京津冀地区自地面至对流层顶Feb4-20气温偏高(低),显著暖(冷)异常区随高度升高逐渐减小并向北倾斜.
文献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Feb4-20气温;秋季海冰;巴伦支海;可能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国宏
作者机构:
山西省气候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国宏-.秋季巴伦支海海冰与中国京津冀地区2月气温变化的联系)[J].干旱气象,2022(02):187-194
A类:
Feb4
B类:
巴伦支海,海海,京津冀地区,月气温,气温变化,气象台站,观测资料,联合制,再分析资料,管理局,海冰密集度,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冬季气候,气候变暖,平均气温,北极海冰,可能机制,变点,数年,年际变化,喀拉,海关,关键区,温存,气温预测,前兆信号,欧亚大陆,对流层,中高层,位相,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西伯利亚高压,高纬,近地,东亚,异常区,秋季海冰,可能影响机制
AB值:
0.2595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