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981-2018年中国东北地区秋冬季霾日变化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
文献摘要: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1981-2018年16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定义了中国东北地区秋冬季霾日指数,分析了年际尺度上该地区霾日数与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秋冬季霾日指数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欧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urasia-Pacific Teleconnection Pattern,EUP)负位相、东亚大槽偏弱等大气环流异常配置导致中国东北地区秋冬季霾的发生频次增加.巴伦支海与喀拉海北部海域是影响中国东北地区秋冬季霾日年际变化的海冰关键区,该区域海冰面积与霾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北极海冰通过改变大气环流间接影响中国东北地区秋冬季霾日发生频次,当北极海冰异常偏少时,东亚冬季风偏弱,近地面风速偏低,环境湿度偏高,中国东北地区受东北亚异常反气旋西侧的异常偏南风控制,且受"EUP"负位相模态影响,东亚大槽减弱,有利于大气污染物和水汽向中国东北地区输送,该地区秋冬季霾的发生频次增加.
文献关键词:
霾日;北极海冰;大气环流
作者姓名:
王迪;王震;李岚;孙丽;孟鑫;肖楠舒;杨东军
作者机构:
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166;丹东市气象局,辽宁丹东118000;中国人民解放军93182部队,辽宁沈阳1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迪;王震;李岚;孙丽;孟鑫;肖楠舒;杨东军-.1981-2018年中国东北地区秋冬季霾日变化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04):67-75
A类:
Teleconnection,EUP
B类:
中国东北地区,秋冬季,日变化,北极海冰,地面气象观测,气象观测站,霾日数,大气环流异常,内在关系,年际变化,欧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urasia,Pacific,Pattern,位相,东亚大槽,巴伦支海,喀拉,海北,海域,关键区,冰面,间接影响,偏少,少时,东亚冬季风,风偏,近地面风速,环境湿度,东北亚,反气旋,西侧,偏南风,风控,大气污染物,水汽
AB值:
0.2347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