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劳动过程文明规划的历史形态原理探究——马克思何以超越黑格尔逻辑学
文献摘要:
马克思唯物史观研究关切劳动过程文明规划的历史形态,将其分解为主体和商品互补维度,产生共同体社会、以共同体为基础的农奴和封建社会、瓦解共同体的商品和资本社会的不同形态构造.与之不同,黑格尔从主观批判出发,沿着精神主体的神秘性规定鼓吹与"商品—资本之读"相对的"主体统治之读",将历史视为理念的自我意识循环.关于"主体论=历史论"的理论深耕与探究,推进了对马克思"实现哲学"思想路径的理解.商品是探索历史矛盾与劳动过程文明规划的起点.其对逻辑起点学说的否定颠覆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主张,揭示了隐藏背后的阶级线索的工作特质作为历史人格化规定的主体劳动.超越之路在于走出资本的算法统治,扬弃资本逻辑.历史扬弃的路径在于执行主体之读:以阶级关系的价值范畴烛照所有制幽暗长廊,从中发掘主体现代化的客观批判逻辑,践行主体逻辑学.
文献关键词:
马克思;唯物史观;主体;劳动
作者姓名:
胡璇;许光伟
作者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引用格式:
[1]胡璇;许光伟-.劳动过程文明规划的历史形态原理探究——马克思何以超越黑格尔逻辑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1):4-9
A类:
算法统治
B类:
劳动过程,程文,历史形态,黑格尔逻辑学,唯物史观,农奴,封建社会,瓦解,资本社会,不同形态,神主,神秘性,鼓吹,体统,自我意识,主体论,史论,深耕,思想路径,逻辑起点,精神现象学,人格化,出资,扬弃,资本逻辑,执行主体,阶级关系,价值范畴,烛照,所有制,幽暗,长廊,批判逻辑
AB值:
0.423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