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后联用替罗非班静脉维持的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作为补充手段用于未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MT)后静脉维持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不符合静脉溶栓条件且CT血管成像证实为大动脉闭塞的87例AIS患者,其中MT+替罗非班维持(MT+T)组44例,MT组43例.MT+T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并在术后立即静脉泵入0.1 μg·kg-1·min1替罗非班维持24 h,之后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MT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治疗,术后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 MT+T组与MT组患者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7±2.2)分vs.(8.8±3.3)分]、术后并发症[4.55%(2/44)vs.6.98%(3/43)]及病死率[2.27%(1/44)vs.2.33%(1/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MT+T组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MT组[(1.7±1.0)分vs.(2.2±1.1)分,t=2.479,P=0.015].亚组分析显示,MT+T组取栓次数>3次的患者术后14 d NIHSS评分[(8.6±3.1)分vs.(12.5±3.5)分]及术后90 d mRS评分[(1.7±1.5)分 vs.(2.8±1.0)分]均低于 MT 组(t=2.996、2.172,P=0.006、0.040);MT+T 组及 MT 组取栓次数≤3次的患者术后14 d NIHSS评分[(7.4±1.6)分vs.(7.2±1.5)分]及术后90 d mRS评分[(1.7±0.7)分 vs.(2.0±1.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41、1.362,P=0.661、0.178).结论 替罗非班可作为未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行3次以上支架取栓治疗后的补充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不增加脑出血转化风险.
文献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机械取栓;替罗非班;症状性出血转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呙登俊;潘勇;余自强;张震中
作者机构:
310012杭州,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呙登俊;潘勇;余自强;张震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后联用替罗非班静脉维持的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22(03):205-209
A类:
MT+,MT+T
B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替罗非班,静脉维持,未接,静脉溶栓,AIS,机械取栓,维持治疗,血管成像,大动脉闭塞,支架取栓,静脉泵入,min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血管再通,通情,神经功能恢复,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死亡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病死率,Rankin,mRS,亚组分析,取栓次数,脑出血转化,症状性出血转化
AB值:
0.178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