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角膜塑形镜停戴1个月后角膜形态改变及上皮和基质重分布的观察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停戴1个月后角膜形态及上皮和基质重新分布的情况.方法 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以上儿童近视患者20例,取右眼纳入连续性研究.分别于停戴当天和停戴后1个月采用傅里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FD-OCT)测量直径为6 mm的中央角膜上皮地形图,并按中央区(2 mm),旁中央区(2~5 mm),周边区(5~6 mm),上、下、鼻、颞、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共分17个区域进行统计分析.角膜厚度减去上皮厚度得到基质厚度.运用Munnerlyns公式t=S2×D/8(n–1)计算预测塑形度数,并与实际矫正屈光度比较分析.同时常规测量停戴前后屈光度、视力、角膜地形图.结果 停戴1个月后与停戴前相比,角膜中央厚度(t=-4.288,P<0.001)、角膜最薄点厚度(t=-4.457,P<0.001)、角膜中央2 mm上皮厚度(t=-4.807,P<0.001)显著增厚,中央基质厚度无明显变化.旁中央区整体上皮厚度停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颞上(t=-2.629,P=0.017)及颞侧(t=-2.428,P=0.025)上皮显著增厚;整体基质(t=2.656,P=0.016)和角膜(t=18.027,P<0.001)厚度变薄,尤以鼻下方和颞上方基质显著变薄(t=-3.237,P=0.004;t=8.539,P<0.001).周边区上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质和角膜厚度明显变薄(t=2.635,P=0.016;t=3.435,P=0.003).预测塑形度显著低于实际矫正屈光度(2.80 D vs 3.72 D,P<0.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停戴1个月后,上皮和基质发生重新分布,角膜上皮增厚主要在中央2 mm区域,旁中央区的上皮增厚集中在颞侧和颞上,中周部(2~6 mm)基质变薄.
文献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停戴;傅里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角膜形态;上皮和基质重分布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颖;周行涛;陈志;曾里;张哲;周佳奇
作者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眼科 南京 210029;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上海 200031;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颖;周行涛;陈志;曾里;张哲;周佳奇-.角膜塑形镜停戴1个月后角膜形态改变及上皮和基质重分布的观察研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03):300-303,307
A类:
上皮和基质重分布,傅里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Munnerlyns
B类:
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角膜形态,形态改变,观察研究,长期配戴,新分布,儿童近视,右眼,当天,FD,OCT,角膜上皮,中央区,边区,角膜厚度,减去,去上皮,皮厚,基质厚度,S2,屈光度,视力,角膜地形图,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最薄点厚度,变薄,尤以,皮增厚
AB值:
0.2082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