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行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放射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68例同时型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sISLM)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局部治疗模式均为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放射治疗。主要研究指标为患者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OS。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中位随访92个月(58~122个月),患者5年LRFS、DMFS、PFS、OS率分别为79.2%、65.8%、55.8%和64.7%。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10枚是患者5年DMFS的危险因素(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HR=8.151,95%CI:1.011~65.726,P=0.049); Ki-67>30%、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数目≥2枚是患者5年PFS的危险因素(HR=6.674,95%CI:2.291~19.443,P=0.001;HR=2.605,95%CI:1.039~6.528,P=0.041;HR=2.958,95%CI:1.155~7.577,P=0.024)。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时,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剂量50 Gy组与>50 Gy组相比,患者5年LRFS、DMFS、PFS、O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1.735、2.754、3.073,P均>0.050);当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时,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剂量>50 Gy组5年DMFS率却低于50 Gy组(χ2=4.808,P=0.028)。结论:对于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而言,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数目≥2枚者其PFS更差,提高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剂量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文献关键词:
乳腺肿瘤;锁骨;淋巴结切除术;肿瘤转移;放射疗法;预后
作者姓名:
李晓红;张安度;韩慧娜;孔德友;张舰;段学娟;孔洁;曲福印;杜凯邺;张钧;刘志坤
作者机构:
050035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放射治疗科
引用格式:
[1]李晓红;张安度;韩慧娜;孔德友;张舰;段学娟;孔洁;曲福印;杜凯邺;张钧;刘志坤-.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行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22(01):14-22
A类: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sISLM
B类:
预后分析,淋巴结清扫术,预后影响因素,月河,北医,乳腺癌患者,锁骨上转移淋巴结,局部治疗,治疗模式,局部区域复发,LRFS,远处转移,DMFS,无进展生存,PFS,OS,生存分析,Kaplan,Meier,Log,rank,Cox,腋窝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Ki,淋巴结清扫数目,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剂量,Gy,乳腺肿瘤,淋巴结切除术,肿瘤转移,放射疗法
AB值:
0.144433
相似文献
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的局部区域复发部位
郭新园;张玉晶;张娜;唐玉;赵旭冉;景灏;房辉;温戈;程晶;石梅;郭启帅;吴洪芬;王小虎;马常英;李晔雄;王宏梅;刘敏;王淑莲-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广州 510080;辽宁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沈阳 11004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广州 51015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 430030;西京医院放疗科,西安 710032;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放疗科,重庆 400030;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长春 130012;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放疗科,兰州 730050;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放疗科,齐齐哈尔 161005;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南方医院放疗科,广州 510515;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放疗科,长春 13006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