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岐周方音在安大簡《關雎》中的遺存——關於教通芼或覒的解釋
文献摘要:
《毛詩·關雎》第三章中的芼字,《韓詩》作覒,安大簡作"教"."教"與"效"皆見於殷商甲骨文,"(效)"又見於岐周故地出土的散盤銘文.《説文》視"教"與"(效)"爲一字,《集韻》記載了"(效)"有北角切一音.在古音系統中時見幫紐與明紐相互交替的現象,由北角切上溯"(效)"與"教"之古音,可以推定在先秦時期的岐周方音中,"(效)"與"教"屬明紐字或帶鼻冠音,故可與《毛詩》《韓詩》中從毛聲的芼或現通假.
文献关键词:
安大簡;關雎;方音;遺存
作者姓名:
賈海生;張懋學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賈海生;張懋學-.岐周方音在安大簡《關雎》中的遺存——關於教通芼或覒的解釋)[J].汉语史学报,2022(01):1-6
A类:
安大簡,關雎,遺存
B类:
方音,第三章,殷商,甲骨文,故地,出土,説文,一字,北角,古音,音系,切上,上溯,推定,先秦,通假
AB值:
0.4280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