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汉语史学报》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年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
国内刊号:
国际刊号:
♦ 主要栏目:
♦ 获奖情况: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SCI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主编:
电话:0571-88273589
邮编:310028
邮箱:hyshi@zju.edu.cn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本刊为集刊,无国内统一刊号(CN号)。

2、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3、投稿网址:https://hysb.cbpt.cnki.net(公号信息)

4、官网网址:http://www.hanyushi.zju.edu.cn/

5、官网邮箱:hysxb@zju.edu.cn

6、联系电话:0571-88273589(公号信息)

7、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两辑。

8、官方微信公众号: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

9、公众号信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欢迎投稿。

10、咨询过编辑部一切以文章质量为准,硕士独作可投!

         2022621日星期二

                                                                               

 

《汉语史学报》正式启用网络采编系统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2022-05-31

尊敬的作者:

《汉语史学报》于202261日正式启用网络在线采编系统。

投稿网址为:https://hysb.cbpt.cnki.net/

自启用之日起,作者请通过采编系统投稿,本刊原则上不再接收邮箱投稿(鉴于目前国外访问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国外作者可继续通过邮箱投稿)。202261日之前的邮箱投稿,无需再上网重投。

首次投稿的作者请按网站提示注册账号,并完善相关信息,方可向本刊投稿及查询稿件处理状态。请作者阅读投稿须知,遵照本刊的要求投稿。请不要在稿件正文的任何位置出现作者的个人信息。请在附件中注明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份、工作单位、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在读研究生投稿请在附件中注明所在学校、专业、年级以及导师等相关信息。本刊审稿周期为四个月,在四个月内未收到通知,可以通过本刊电子邮箱来信咨询。若稿件退稿,会标示退稿,作者可改投他刊;若稿件需要修改,会标示退改,责任编辑会按投稿系统所留作者邮箱跟作者联系。

感谢学界同仁对本刊的大力支持!欢迎广大作者赐稿!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敬请在网站在线留言。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汉语史学报》编辑部

2022531

 

《汉语史学报》投稿须知

【官网信息】

 

一、来稿注意事项

1. 本刊对于投稿稿件拥有首刊权。来稿若不属本刊范畴,或不合学术规范,或经査证一稿多投,将径予退稿。

2. 本刊从2022年第二十七辑开始以简体字排印,来稿请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简化汉字,文中涉及的古文字字形、俗体、繁体和异体等,可根据需要予以保留或作相应处理。稿件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0字为宜。

3. 本刊从即日起启用在线投稿系统,请提供Word格式稿件,如有特殊字符等,请同时提供PDF格式稿件。投稿时请确认稿件已符合本刊规定格式。

4. 来稿请另页注明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份、工作单位、研究方向、联系方式以及学术简历等。

5. 本刊专设研究生论坛,欢迎在读研究生投稿,来稿请注明所在学校、专业、年级以及导师等相关信息。

6. 论文一旦在本刊发表,即表示作者同意将该论文的版权自动转让给编辑部,包括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及以其它形式出版的权利。若您有异议,请您在投稿时说明。

二、稿件格式要求

1. 稿件内容

来稿请按如下顺序撰写: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征引书目),参考文献,论文标题(英文),作者姓名(英文),内容提要(英文),关键词(英文),通信地址,邮编,E-mail。作者介绍及其他个人信息另附文档。

2. 题目、内容提要、关键词

来稿题目限20个字以内,副标题不超过18个字;内容提要字数限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5个。

英文标题需注意大小写问题,英文关键词统一小写(本当大写的单词除外),其中的汉语拼音用斜体。

3. 题注

来稿所关涉的课题及需要向有关人员致谢等,应以题注的形式标在稿件正文首页下方,同时注明课题的批准编号。

4. 正文格式

正文中所有标题均占一行,题号用汉字(从开始),标题编排格式为:一级标题用(依次类推),二级标题用(一)(依次类推)。

正文中例句排列采用(1)(2)(3……的形式,如果例句下有多个句子,则采用(1a、(1b……的形式。序号后空半格,起行空四格,回行空两格。全文例句连续编号。

正文中涉及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等,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正文中所使用的图片(包括以图片形式出现的自造字)应当准确清晰,大小适宜。

5. 注释

行文中的注释一律使用脚注,每页连续编号,脚注符号用①②……,注释应是对正文的附加解释或者补充说明,仅是参考或引用的文献等内容一般不作为注释出现。

6. 征引书目

凡正文引及的古籍都作为征引书目列出,不放入参考文献,列举格式是:作者时代、作者、书(篇)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示例如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若古籍的今人整理本带有校注”“校释之类字样者,则在书名后标出整理者姓名,示例如下: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王利器校注,中华书局,1981

若古籍的今人整理本有修订、增订者,应在书名后标明修订本”“增订本,示例如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增补本),王利器集解,中华书局,1993

作者时代在汉代者,应标明西汉东汉;在晋代者,应标明西晋东晋;在宋代者,应标明北宋南宋;在南北朝者,则标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

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以著者姓氏的拼音为序,均另起一行排列。

从第十九辑开始,本刊参考文献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处理。

三、稿件处理

1. 本刊实行同行专家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编辑部收到来稿后,一般在四个月内将审稿结果通过邮件告知作者。由于收稿量增多、审稿专家未及时返回意见等因素,编辑部未能如期处理稿件,作者在四个月内未收到通知,可以来信咨询。如需撤稿,请及时告知编辑部。

2. 本刊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稿件一经刊用,本刊将寄赠样刊并支付薄酬。稿件编入相关期刊数据库、选登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著作权使用费包含在编辑部所付稿酬之中。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