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胸腺上皮性肿瘤CT影像征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对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2015版WHO组织学分型中胸腺上皮性肿瘤(TET)的病理危险度分级与CT影像征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82例经病理证实为TE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依据病理危险度分级,分为低危组(A、AB、B1型),中危组(B2、B3型)和高危组(胸腺癌).采用双盲阅片法记录肿瘤形态、位置、平扫密度、增强扫描及周围侵犯等CT影像征象,分析CT影像征象及临床资料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与性别在病理危险度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组肿瘤标记物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显著高于低、中危组,而低、中危组间无显著差异.CT影像征象中肿瘤的形态,边界,是否偏侧生长,平扫密度是否均匀,强化CT值,囊变、坏死及周围侵犯特点在不同病理危险度分级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低危组为参考,强化CT值低、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是中危组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外,周围侵犯也是高危组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低危组更偏向于形态呈椭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强化CT值低、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是中、高危组的独立风险因素,高危组更易出现周围侵犯以及肿瘤标记物TPSA、NSE、Cyfra21-1的异常.CT影像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病理危险度分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文献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病理危险度分级
作者姓名:
黄金超;曲方园;李昉璇;叶兆祥;刘颖;刘俊田
作者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预防科,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放射科,天津 30006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金超;曲方园;李昉璇;叶兆祥;刘颖;刘俊田-.胸腺上皮性肿瘤CT影像征象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2(07):1082-1087
A类:
B类:
胸腺上皮性肿瘤,影像征象,病理危险度分级,对照研究,WHO,组织学分型,TET,影像资料,AB,B1,中危,B2,B3,胸腺癌,双盲,平扫,增强扫描,年龄与性别,统计学差异,肿瘤标记物,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yfra21,偏侧,独立风险因素,椭圆形,临床治疗方案,计算机体层成像
AB值:
0.2153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