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鄂尔多斯高原灌丛化草地恢复机制解析
文献摘要:
为澄清严重灌丛化草地能否自然恢复的争论性问题,从灌草植物水分利用与土壤水分变化的角度分析了鄂尔多斯高原油蒿灌丛化草地的恢复过程.结果表明,油蒿灌丛化草地围封后油蒿地上生物量由最高的231.7 g/m2下降至9.3 g/m2,而长芒草生物量则由0上升至137.6 g/m2;0~10 cm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10 cm~20 cm根系显著减少,灌丛化草地恢复为长芒草为主的草地的趋势明显.随灌丛化草地恢复,表层土壤细粒物质增加,降雨向土壤深层入渗减少,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加.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油蒿5月和9月主要水分来源为浅层土壤水,7月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长芒草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固定沙地长芒草群落油蒿5月和9月主要利用中层土壤水,油蒿7月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长芒草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分析显示长芒草的耐旱性高于油蒿.灌草植物水分利用差异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化是灌丛化草地恢复的关键驱动因素.
文献关键词:
草地灌丛化;土壤水分;植物水分利用来源;抗氧化酶
作者姓名:
郑元润;来利明;蔡文涛;杨柳;柳鑫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引用格式:
[1]郑元润;来利明;蔡文涛;杨柳;柳鑫-.鄂尔多斯高原灌丛化草地恢复机制解析)[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3):844-852
A类:
植物水分利用来源
B类:
鄂尔多斯高原,草地恢复,恢复机制,机制解析,澄清,重灌,自然恢复,土壤水分,水分变化,原油,油蒿,恢复过程,围封,地上生物量,芒草,根系生物量,表层土壤,细粒,入渗,土壤含水量,沙地,水分来源,深层土壤,中层,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耐旱性,不同土层,关键驱动因素,草地灌丛化
AB值:
0.2238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