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祁连山南麓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生长季CO2通量动态年际特征及环境驱动
文献摘要:
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高寒生态系统长时间尺度上碳平衡动态及驱动机制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金露梅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高寒灌丛2003~2016年生长季(5~9月)CO2通量动态及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趋势,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趋势.高寒灌丛整个生长季总NEE、GPP和Re平均值分别为-143.8±30.5、509.0±65.1和365.2±34.6 g C m-2,表现为碳汇.在月尺度,分类回归树分析(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表明,生长季积温(aggregated growing season degree days,GDD)是月GPP和月NEE的最重要控制因素,而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Ts)是月Re的最主要控制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寒灌丛生长季的热量条件(GDD、Ta和Ts)是CO2通量动态变化的关键控制因素.在年际尺度上,生长季总CO2通量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和GDD的影响.生长季GDD与GP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生长季NEE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生长季GDD与Re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的生长季GPP相较于Re对温度的响应更加敏感.该结果对预测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关键词: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2通量;生长季;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贺慧丹;李红琴;符义稳;祝景彬;张法伟;杨永胜;王春雨;罗方林;李英年
作者机构: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枣庄277160;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洛阳471934;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宿州234000;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贺慧丹;李红琴;符义稳;祝景彬;张法伟;杨永胜;王春雨;罗方林;李英年-.祁连山南麓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生长季CO2通量动态年际特征及环境驱动)[J].科学通报,2022(02):173-183
A类:
年际特征
B类:
祁连山南麓,高寒灌丛,丛生,生长季,环境驱动,高寒生态系统,全球碳循环,环发,长时间尺度,碳平衡,驱动机制,青藏高原东北部,金露梅,涡度相关系统,系统观,总初级生产力,gross,primary,production,GPP,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respiration,Re,单峰,net,exchange,NEE,先下,碳汇,月尺度,分类回归树,树分析,classification,regression,trees,CART,积温,aggregated,growing,season,degree,days,GDD,土壤温度,soil,temperature,Ts,主要控制因素,Ta,键控,土壤含水量,water,con,tent,SWC,显著相关性,测高,未来气候变化
AB值:
0.3534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