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绵羊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文献摘要:
目的: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连续动员法获取绵羊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BMSCs),通过比较两种来源PBMSCs的获取成功率、细胞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PBMSCs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G-CSF连续动员获取绵羊与兔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形态学特征、流式法分析其表面标记、体外定向诱导两种细胞三系分化(即:成脂分化、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确证获取的细胞为PBMSCs.统计并比较两种PBMSCs的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s)、获取成功率,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并比较两种第2代PBMSCs的产量,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种PBMSCs倍增时间,用图像处理法定量分析三系分化结果.结果:镜下见梭形绵羊和兔PBMSCs呈鱼群状排列,第2代绵羊与兔PBMSCs表达CD44、CD90,不表达CD34、CD45,三系分化结果良好.原代绵羊与兔PBMSCs的CFUs(个)分别为7.27±1.56、5.73±1.62,绵羊与兔PBMSCs的获取成功率分别为78.57%、36.67%,每毫升外周血可获取的第2代绵羊与兔PBMSCs数(个)分别为29 582±2 138、26 732±2 286,第3代绵羊与兔PBMSCs的细胞倍增时间(h)分别为22.32±0.28、33.21±0.64,第4代绵羊与兔PBMSCs的细胞倍增时间(h)分别为23.62±0.56、35.30±0.38,绵羊与兔PBMSCs量化成脂比分别为7.77%±3.81%、17.05%±1.52%,绵羊与兔PBMSCs软骨球酸性粘多糖阳性比分别为11.67%±0.53%、8.14%±0.57%,以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G-CSF连续动员获取绵羊PBMSCs更高效,绵羊PBMSCs产量更丰富、增殖能力更强,在适当环境下能产生更多酸性粘多糖,且成脂能力更低,在自体干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前动物在体实验中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并为该类研究进一步提供实验依据.
文献关键词: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动员;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韩超;周祝兴;陈有荣;董子慧;余家阔
作者机构:
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 1001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韩超;周祝兴;陈有荣;董子慧;余家阔-.绵羊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6):1151-1157
A类: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
B类:
绵羊,生物学特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CSF,peripheral,blood,mesenchymal,stem,cells,移植修复,复关,关节软骨损伤,伤及,软骨组织工程,临床前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形态学特征,三系,成脂分化,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确证,集落形成单位,forming,units,CFUs,用血,血细胞计数,毒性检测,检测试剂盒,倍增时间,图像处理法,鱼群,CD44,CD90,CD34,CD45,原代,每毫升,粘多糖,多酸,成脂能力,自体干细胞移植,研究前景
AB值:
0.2445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