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氧化锆多孔表面显微形貌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索两种氧化锆多孔表面显微形貌对小鼠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加工及造孔方式不同,将氧化锆试件分为4组,分别为切削终烧结组(milled sintering group,M-Ctrl)、切削多孔组(milled porous group,M-Porous)、3D 打印终烧结组(3D printed sintering group,3D-Ctrl)和3D 打印多孔组(3D printed porous group,3D-Porous).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激光显微形貌测量显微镜进行表面显微形貌分析,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静态接触角,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仪进行表面元素分析.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l接种于试件表面,SEM观察细胞培养第1、7天的黏附形态;使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量细胞培养第1、3、5天的增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分化诱导第14天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Ⅰ 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Collal)、Runt 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N)mRNA 的相对表达量.结果:3D-Porous 组孔径[(419.72±6.99)μm]及孔深度[(560.38±8.55)μm]均显著大于 M-Porous 组的孔径[(300.55±155.65)μm]及孔深度[(69.97±31.38)μm,(P<0.05)],且3D-Porous组圆孔形状更规则,分布更均匀.各组静态接触角均小于90°,其中3D-Ctrl组的静态接触角(73.83°±5.34°)与M-Porous组(72.7°±2.72°)最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rous及3D-Porous组表面均可见细胞在孔内黏附,且培养第3、5天时两组试件表面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 M-Ctrl 组及3D-Ctrl 组(P<0.05).细胞分化诱导第 14天时3D-Porous 组 ALP、Collal、Runx2、OCN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M-Ctrl组及3D-Ctrl组(P<0.05).M-Porous组Collal、Runx2、OCN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3D-Porous组(P<0.05).结论:氧化锆表面多孔形貌能促进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及黏附,但对其成骨向分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文献关键词:
氧化锆;多孔表面;成骨细胞;骨结合
作者姓名:
王铮;丁茜;高远;马全诠;张磊;葛兮源;孙玉春;谢秋菲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口腔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广东佛山 528000;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引用格式:
[1]王铮;丁茜;高远;马全诠;张磊;葛兮源;孙玉春;谢秋菲-.氧化锆多孔表面显微形貌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1):31-39
A类:
Collal,OCNmRNA
B类:
氧化锆,多孔表面,成骨细胞增殖,小鼠前成骨细胞,造孔,试件,切削,烧结,milled,sintering,group,Ctrl,孔组,porous,Porous,printed,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形貌测量,显微形貌分析,测量仪,静态接触角,能量色散,表面元素,元素分析,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l,细胞培养,毒性检测,检测试剂盒,cell,counting,kit,CCK,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化诱导,天时,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type,collagen,Runt,related,tran,scription,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相对表达量,孔深,圆孔,孔形,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分化,E1,成骨向分化,骨结合
AB值:
0.2830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