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胫骨平台骨折线的三维模型分析
文献摘要: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常由于其复杂的骨折类型及不满意的治疗结果,手术入路及治疗方法常不明确.临床常用骨折分型各有侧重,给临床医生的选择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随着骨折地图绘制技术应用于临床研究,骨折地图研究越来越多.目的:重建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模型,分析骨折线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1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其原始影像资料,在Mimics 17.0软件中重建骨折模型,在3-matic 9.0软件中将重建的骨折模型复位并拟合到标准模板,在标准模板上临摹并叠加全部骨折线,分析骨折线分布规律.结果 与结论:①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年龄大多分布于43-52岁(33.1%),其中男性患者骨折好发于43-52岁(35.4%),平均发病高峰为47岁;女性患者骨折好发于53-62岁(40.7%),平均发病高峰为52岁;②胫骨外侧平台骨折(81.8%)多于内侧平台(31.4%),骨折线主要集中在外侧平台内侧并延续至胫骨结节、Gerdy结节交界区(75.9%)和髁间嵴(71.5%),次要骨折线有3条,一条从髁间嵴向腓骨头前缘走行(21.2%),第2条沿前外侧平台外缘呈外弧形走行(13.8%),第3条从内侧平台前内侧向后外侧走行并延伸至外侧平台(15.3%);骨折线较少在胫骨结节(13.1%)、Gerdy结节(10.9%)、后内侧骨块(8.6%)、胫骨腓关节面(7.3%)出现;③结果 表明,胫骨平台骨折有好发部位,临床中不能完全依赖某一骨折分型,需要个性化分析和治疗.
文献关键词:
膝;创伤;胫骨平台骨折;骨折线;三维模型;CT;骨折地图;三维重建
作者姓名:
邓朝阳;杨朝晖
作者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引用格式:
[1]邓朝阳;杨朝晖-.胫骨平台骨折线的三维模型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03):334-339
A类:
Gerdy
B类:
胫骨平台骨折,骨折线,骨折类型,治疗结果,手术入路,骨折分型,临床医生,骨折地图,图绘,回顾性研究,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影像资料,Mimics,matic,复位,合到,临摹,患者年龄,中男,发于,发病高峰,女性患者,骨外,胫骨结节,腓骨头,头前,前缘,前外侧,外缘,弧形,台前,前内侧,侧向,后外侧,后内侧,骨块,关节面,好发部位,三维重建
AB值:
0.27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