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华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巴蜀文化为例
文献摘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脉之根""文化之矿",也是最直观、最易实践、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巴蜀文化作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显性和隐性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探索将以巴蜀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建设文化强国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及学生综合素养的重大创新.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思想深度不够、关注社会不足、缺失工匠精神、萌发"躺平"观念等问题,提出巴蜀文化在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三个层面的应用价值:一是对高校而言,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扩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二是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完善高校学生知识结构,培养高校学生道德品质,推动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对社会而言,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时代新人,创造转化创新发展新文化,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针对巴蜀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应用于思政多,融入德育较少;专业人才缺乏,精准供给不足;环境氛围不浓,全员参与不够;注重学校阵地,忽视协同育人;特色亮点不多,存在雷同发展等问题,从把准"定盘星",强化机制体制;守好"主渠道",强化课堂教学;建强"主力军",强化队伍建设;实现"润无声",强化文化育人;画好"同心圆",强化协同育人;找准"差异性",强化特色亮点等六个方面提出巴蜀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积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以期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对以巴蜀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地域文化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提高各地域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整合力、吸引力、感召力,进而将其转化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
文献关键词:
中华文化;巴蜀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德育资源;高等教育;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杜周军;林科;钟乐海
作者机构: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四川 绵阳62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杜周军;林科;钟乐海-.中华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以巴蜀文化为例)[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85-100
A类:
B类:
优秀地域文化,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高校思想,巴蜀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脉,教育元素,多元一体,隐性思想,建设文化,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定当,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实效性,学生综合素养,重大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存在,思想深度,工匠精神,萌发,躺平,教育内容,教育载体,高校学生,学生知识,知识结构,道德品质,学生成长,成长成才,会所,时代新人,创造转化,转化创新,新文化,于思,精准供给,供给不足,环境氛围,全员参与,重学,雷同,定盘星,强化机制,机制体制,主渠道,建强,无声,文化育人,同心圆,文化创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整合力,感召力,教育强国,德育资源
AB值:
0.2300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