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东门渡窑古陶瓷化学成分与烧制工艺研究
文献摘要:
芜湖东门渡窑是古代宣州窑场的早期窑口之一,属古越窑系青瓷;该窑口出产的陶瓷产品器型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长期以来,对于东门渡窑瓷器仅仅从其外观推测其工艺特征,对该类瓷器的微观结构特征和配方工艺特点缺乏必要的分析证据.为系统解析东门渡窑古陶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和烧制工艺,运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结合光学显微分析手段,对东门渡窑古陶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等进行深入探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等多种光谱技术,探明了古陶瓷样品胎体的物相组成、主要化学成分和烧制特点;同时,综合不同的分析表征,对其制瓷工艺特点和该窑口的性质进行了科学的推测.研究表明,东门渡窑古陶瓷胎体成分具有显著的高硅、低铝特征,属于典型的南方瓷器;瓷胎的主要制备原料为瓷石,并可能掺入了当地盛产的高铁含量的赭红色粘土;瓷器釉料配方采用了南方越窑系的高钙釉制备工艺.依据瓷器的显微分析结果,瓷胎和瓷釉内显著的粗颗粒表明,原料未淘洗或淘洗不精,加工过程不精细.胎体化学成分分析显示,该瓷器样品的烧制温度不高于1200℃,或高温段保温时间不够.东门渡窑古陶瓷整体配方工艺和烧制水平不高,应为唐宋宣州地方以烧造一般民间用品为主的陶瓷窑厂.研究结果对于客观认识安徽古代制瓷业的工艺水平、发展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探究中国古代官窑的内涵、窑业生产布局、确立宣州窑在安徽瓷业的发展及南北方瓷业技术的交流中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有利于推动安徽省遗址保护规划建设和传承保护地域文化.
文献关键词:
东门渡窑;古陶瓷;化学组成;显微结构;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崔名芳;朱建华;胡瑞;陈尚前
作者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 马鞍山 243000;芜湖县文物管理所,安徽 芜湖 241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崔名芳;朱建华;胡瑞;陈尚前-.东门渡窑古陶瓷化学成分与烧制工艺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03):726-731
A类:
东门渡窑
B类:
古陶瓷,陶瓷化,烧制工艺,芜湖,湖东,宣州,窑场,窑口,越窑,青瓷,出产,陶瓷产品,器型,型别,别具一格,地域特色,瓷器,其外,工艺特征,微观结构特征,配方工艺,工艺特点,化学组成,色散,荧光光谱法,EDXRF,光学显微,显微分析,分析手段,瓷胎,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光谱技术,胎体,物相组成,主要化学成分,分析表征,制瓷工艺,体成分,高硅,掺入,盛产,铁含量,赭红色,粘土,釉料配方,方越,高钙,制备工艺,瓷釉,粗颗粒,淘洗,加工过程,化学成分分析,烧制温度,保温时间,唐宋,烧造,瓷窑,窑厂,制瓷业,工艺水平,发展特点,科学价值,官窑,窑业生产,生产布局,南北方,历史地位,学术意义,遗址保护,保护规划,规划建设,传承保护,保护地,地域文化,显微结构
AB值:
0.39112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