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天地间集》:赵宋遗民的另一部"心史"
文献摘要:
宋元鼎革之变激发出士人思想、情感的巨大能量,使其诗歌所蕴情感的强度和密度大增,进而凸显了诗为"心史"的性质.对此,时人亦有理论自觉.本文以谢翱编《天地间集》为中心,效仿陈寅恪"心史"研究理路,借鉴西方心态史、情感史的一些理念,从诗歌文本隐喻、象征等深层意义的发微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视角或成果,从"悲痛与眷恋:连结的断裂与复原""惊悸与诧异:战乱创伤与奴役怨懑""闲适与郁怅:隐居的政治意涵""空幻与落寞:儒家伦理纲常之外""坚守与忧惧:与时间抗争"五个方面,对易代之际与遗民身份认同相关的心态做了立体、动态的透视.近代人文与社会科学中普遍出现了"人的消失"现象,激活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心史"意蕴,不失为既得预国际学术界之潮流又呼应国内学术界"三大体系"构建之吁求的有益尝试.
文献关键词:
宋朝;遗民;心态;心史;《天地间集》;人的消失
作者姓名:
陈斐
作者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 北京100012
引用格式:
[1]陈斐-.《天地间集》:赵宋遗民的另一部"心史")[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40-61
A类:
怨懑,人的消失
B类:
天地间,遗民,心史,宋元,鼎革,士人,大能量,时人,理论自觉,效仿,陈寅恪,研究理路,借鉴西方,心态史,情感史,文本隐喻,深层意义,多学科视角,悲痛,眷恋,连结,复原,惊悸,诧异,战乱,奴役,闲适,隐居,政治意涵,空幻,落寞,儒家伦理,纲常,忧惧,抗争,身份认同,同相,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失为,既得,呼应,国内学术界,三大体系,吁求,宋朝
AB值:
0.5232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