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早期中国哲学中的"胜"思想——以老子为中心的考察
文献摘要:
早期中国哲学中关于"胜"的不同观点及其相互关系,为理解中国传统的某些文化特色提供了一个思想视角.在春秋争霸、兼并不断的大背景下,老子反对战争上的以力胜人,着眼于政治,提出一种以修身自胜为导向的制胜观.自胜的核心是不争与柔弱,其与世俗价值相反.老子采用独特的论说方式,讲明不争与柔弱的道理,许诺如此才能成为天下王.此时,兵家的孙子为争霸和兼并战争效力,其制胜观的要义是谋胜.儒家的孔子无意于争霸,希望恢复礼乐秩序,为此要加强人的道德修养,其自胜观的关键是克己.将他们的观点与老子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看出思想的同异.战国秦汉之际,因时代之诉求,老子的制胜观一方面被继承,一方面被改造,黄老、法家、杂家皆参与其中.由道、兵、儒三家所开拓出的致胜观、自胜观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具有价值和意义.
文献关键词:
老子;孙子;孔子;胜;自胜
作者姓名:
宋德刚
作者机构:
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州51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德刚-.早期中国哲学中的"胜"思想——以老子为中心的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41-148
A类:
B类:
早期中国,中国哲学,老子,文化特色,春秋争霸,兼并,修身,自胜,制胜,不争,柔弱,世俗,论说,讲明,道理,许诺,为天下,兵家,孙子,孔子,无意,礼乐,道德修养,克己,战国,秦汉之际,因时,黄老,法家,杂家,三家,致胜,价值和意义
AB值:
0.439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