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个月随访
文献摘要: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其中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目的:评价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1例,其中42例采用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试验组),39例采用传统钛板-cage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对照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Cobb-C角、颈椎Cobb-S角、椎间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方案已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NO.JY2020199).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3 d、30个月时的Cobb-S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术后3 d的Cobb-C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术后3 d、30个月的Cobb-C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③试验组椎间完全融合率为98%,对照组椎间完全融合率为100%;④试验组融合器下沉率高于对照组(24%,3%,P<0.05),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P<0.05),相邻椎间盘退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8%,P<0.05);⑤结果表明,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但融合器下沉发生率较高,颈椎整体曲度的改变需更长期的观察与随访,该术式中期疗效总体良好.
文献关键词: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可变角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脊髓型颈椎病;中期疗效;影像学评估;并发症;颈椎曲度;骨组织工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姚晓玲;彭建城;许岳荣;杨志东;张顺聪
作者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4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姚晓玲;彭建城;许岳荣;杨志东;张顺聪-.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个月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09):1377-1382
A类: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JY2020199,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可变角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
B类:
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切除,金标准,影像学结果,颈椎前路手术,手术中,中期疗效,中医药大学,颈椎病患者,融合治疗,钛板,cage,目测类比评分,骨科,科协,JOA,Cobb,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方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件,全融合,融合率,融合器下沉,吞咽困难,椎间盘退变,术后并发症,术式,影像学评估,颈椎曲度,骨组织工程
AB值:
0.1502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