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股骨头坏死血运重建与内部微观结构改变的关系
文献摘要:
背景: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点之一是股骨头血运受损,随后导致骨坏死、股骨头内微骨折的发生.股骨头坏死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骨内循环中断和最终骨组织死亡紧密相关.股骨头坏死主要包括缺血的发生以及随后启动的修复过程,但很少有文献对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目的:使用动态增强MRI分析股骨头坏死修复过程中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从而明确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过程中血流灌注变化规律及内部骨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增强MRI技术,对每名受试者进行动态MRI扫描,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坏死区、修复反应区和正常区(股骨颈或大转子)画出感兴趣区.对于每个感兴趣区,得到相应的对比剂浓度,并计算对应曲线半定量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初始斜率等).使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获得股骨头坏死患者感兴趣区的对比剂数据,同时将对比剂统计结果与相应病理结果相对比,探究不同分期股骨头坏死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 与结论:①对比剂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对比剂浓度较其他区域明显增加(P<0.05);②造影浓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修复反应区峰值、曲线下面积以及斜率都较其他区域明显增加(P<0.05),且随着疾病的进展以及塌陷的发生,这一差距更加明显;③组织学分析表明,塌陷前修复反应区骨小梁结构连续性尚可,随着塌陷的发生,骨小梁吸收增加,且周围存在大量纤维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④提示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血流灌注较其他区域明显增加,随着塌陷的发生,修复反应区血流灌注增加更加明显;修复反应区血流灌注的增加,加速了这一区域骨小梁的吸收,这和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文献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动态增强MRI;骨小梁结构;病理;修复反应;新生血管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获;王鹏;高健明;蒋浩然;鲁晓波;彭江
作者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骨科再生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全军骨科战创伤重点实验室,北京市 10085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获;王鹏;高健明;蒋浩然;鲁晓波;彭江-.股骨头坏死血运重建与内部微观结构改变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09):1323-1328
A类:
B类:
血运重建,病理特点,骨坏死,微骨折,病理生理机制,普遍认为,内循环,环中,骨组织,修复过程,动态增强,血流灌注,修复反应,反应过程,骨微观结构,死区,反应区,股骨颈,大转子,感兴趣区,对比剂浓度,半定量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origin,病理结果,不同分期,浓度变化,线结,组织学分析,骨小梁结构,结构连续性,尚可,肉芽组织,新生血管,股骨头坏死塌陷
AB值:
0.19424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