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原发胃肠道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GCT的患者7例,均为原发于胃肠道的GCT,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总结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患者年龄在41~56岁之间.男性6例,女性1例;发病部位:胃3例,直肠2例,横结肠1例,回盲部1例.肿瘤最大径0.3~0.9 cm.肿瘤位于黏膜下层,单发,境界不清,切面灰白,实性,质中;镜下肿瘤细胞成巢状及片状分布,瘤细胞上皮样,体积较大,卵圆形、胖梭形及多边形,细胞界限模糊,胞浆丰富,颗粒状,淡嗜酸.免疫组化7例波形蛋白(Vimentin)、CD68、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胞浆阳性,6例SOX10胞核阳性,2例转录因子结合IGHM增强子3(TFE3)胞核阳性,突触蛋白(synapsin,SYN)、CD34、CD117、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随访2~68个月,1例死于胃癌,其余6例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胃肠道GCT的诊断依赖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包括上皮样胃肠道间质瘤、上皮样神经鞘瘤、上皮样PEComa、颗粒性平滑肌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和及低分化腺癌.胃肠道GCT是一种良性肿瘤,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文献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胃肠道肿瘤;病理分析;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史连国;李宁波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史连国;李宁波-.原发胃肠道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6):50-53,后插3-后插4
A类:
IGHM
B类:
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文献复习,GCT,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厦门大学,发于,病理形态,患者年龄,发病部位,横结肠,回盲部,肿瘤最大径,黏膜下层,单发,切面,面灰,灰白,肿瘤细胞,上皮样,卵圆形,多边形,颗粒状,嗜酸,波形蛋白,Vimentin,CD68,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SOX10,增强子,TFE3,突触蛋白,synapsin,SYN,CD34,CD117,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EMA,Ki67,增殖指数,死于,胃癌,依赖组,组织形态,胃肠道间质瘤,神经鞘瘤,PEComa,平滑肌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低分化,分化腺癌,良性肿瘤,手术切除,胃肠道肿瘤
AB值:
0.39304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