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野生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同时期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96例c-kit基因突变型GIST病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另对40例野生型GIST进行随访,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在40例野生型GIST中男23例,女17例;中位发病年龄55.0岁,年龄范围30~82岁.肿瘤原发于胃者24例(60.0%),小肠15例(37.5%),另有1例(2.5%)患者肿瘤发生于其他部位.40例野生型GIST中,梭形细胞型17例,上皮样细胞型6例,混合型17例.肿瘤最大径范围0.5~15.0 cm.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中危险度、高危险度分别有5例(12.5%)、8例(20.0%)、13例(32.5%)、14例(35.0%).CD117阳性率为97.5%(39/40),DOG1阳性率为100.0%(40/40),CD34阳性率为80.0%(32/40).与经典的c-kit基因突变型GIST比较,野生型GIST肿瘤相对更小,危险度相对更低(P<0.05).在40例野生型GIST病例中,有30例(75.0%)患者获得随访结果 ,随访时间为16~101个月.随访过程中,2例复发,1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94.08个月.随访到的30例中有9例曾服用过靶向药物.肿瘤位置、Ki-67指数与野生型GIST患者的生存相关(P<0.05),但两者均不是影响野生型GIST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野生型GIST作为独立的GIST亚型,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于c-kit突变型GIST,生物学行为呈惰性.
文献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野生型;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作者姓名:
秦玲;李道明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理科,河南 郑州 45005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秦玲;李道明-.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2(20):3707-3711
A类:
B类:
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影响因素,GIST,郑州大学,临床病理资料,资料完整,kit,基因突变,突变型,中男,发病年龄,发于,小肠,肿瘤发生,梭形细胞,上皮样,混合型,肿瘤最大径,危险度,中危,CD117,DOG1,CD34,随访结果,随访时间,服用,靶向药物,肿瘤位置,Ki,术后生存时间,生物学行为,惰性
AB值:
0.220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