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中国传媒科技》
《中国传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国新闻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的一本以全国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决策人、管理人员、编辑和记者、技术和管理工作者为定向读者群体的实用型科技刊物。 《中国传媒科技》积极推动全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报业的新闻采集、编辑制作、资料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出版发行及其设备的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突出新科技、新产品、新工程、新应用的传媒,加强媒体决策人、编辑记者、技术工作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交流信息、加深了解的桥梁。 《中国传媒科技》诞生于1993年。自创刊之日起,她就以专业服务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科技杂志。从信息技术推动传媒行业全面进步这个角度切入,十余年来《中国传媒科技》秉承“立意严肃、观点前瞻、通俗易懂、先进实用”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以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为媒体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是一份真正能够在中国传媒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与参谋作用的权威媒体。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75
国内刊号:11-4653/N
国际刊号:1671-0134
♦ 主要栏目:传媒科技 广播与影视 报业与通讯社 实用沙龙 新品推介
♦ 获奖情况: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普刊
♦ 主管单位:新华通讯社
♦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联系方式
主编:
电话:010-63071478/4927
邮编:100031
邮箱:cmkj@xinhua.org;hanzg@xinhua.org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或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

http://scimedia.cn/(论文在线投稿平台)

http://cmkj.cbpt.cnki.net(中国知网投稿平台)

http://www.capt.cn/(中国新闻技术联合会)

3、刊内邮箱:cmkj@xinhua.org(投稿)

官网专题投稿邮箱:

scimedia@xinhua.org

13269132717@163.com

4、刊内电话:010-63071478(编辑部)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15日出版。

6、刊内微信公众号:中国传媒科技

202239日星期三

                       

 

《中国传媒科技》征稿简则

【官网信息】

 

《中国传媒科技》创刊于1993年,是由新华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的国家级新闻与传媒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1-4653/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1-0134,邮发代号为:82-828,海外发行代号为:MO-3766。本刊系国家级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成果授权发布期刊,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会刊,武大版RCCSE中文学术期刊(准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协会“2018 期刊数字影响力 100 2019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龙源数字传媒集团“2018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海外)入选期刊。

本刊秉承科技推动传媒进步的办刊宗旨,以大传媒的视野,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与传媒业变迁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本刊重点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积极推动学界和业界的交流,为传媒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培养优秀的融媒体人才服务。

一、征稿范围

本刊设有《新媒体研究》(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的媒体新业态研究)、《传媒理论》(新技术背景下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媒体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一般性研究)、《传媒实务》(业界在融媒体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传媒个案》(传统媒体向融媒体、新媒体转型的案例研究)、《传媒教育》(融媒体、新媒体的学科建设及相关人才的培养)、《传媒技术》(新技术在传媒中的应用)等栏目。

2022年重点专题选题包括但不限于:

1.技术赋能,智能传播,讲好北京冬奥会故事(专题特约编审:张淑玲)

2.网络社群的技术范式与话语建构(专题特约编审:赵红勋)

3.中视频的技术特征及传播实践(专题特约编审:赵红勋)

4.Web3背景下传媒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专题特约编审:陈晓峰)

5.传媒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专题特约编审:陈晓峰)

6.算力网络与传媒科技融合发展规划(专题特约编审:傅文军)

7.智能技术应用与国际一流媒体建设(专题特约编审:付玉)

8.虚拟现实的叙事演进和具体应用(专题特约编审:聂晶磊、林玮)

9.媒体深度融合演进机理与智媒传播(专题特约编审:许志强、黄健源)

10.出版业融合发展标准创新与规范(专题特约编审:于成龙、陈前进)

11.互联网平台治理与网络安全(专题特约编审:黄健源)

12.算法治理与隐私保护(专题特约编审:于成龙)

13.政务融媒体平台建设(专题特约编审:汤代禄)

14.6G潜在关键技术赋能媒体场景(专题特约编审:于智源)

15.数字人文与传媒科技(专题特约编审:王贺)

16.融媒2.0理念与传媒科技创新(专题特约编审:赵艳明)

17.圈层传播研究专题(专题特约编审:胡沈明)

18.智媒與论操纵识别与防范(专题特约编审:胡沈明)

19.传媒业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研究(专题特约编审:聂晶磊)

二、权威收录

本刊已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收录、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发现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

三、来稿约定

1.来稿应符合本刊的出版范围;稿件字数以70008000字为宜,专题约稿、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及综述文章不超过15000字为宜。来稿应为原创性论文,内容题材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足、结构严谨、文字凝练,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2.为加强学风建设,维护学术尊严,本刊借助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文稿如摘引他人文字或观点,务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

3.本刊对所有来稿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制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审稿制度。审稿周期约为1个月,超过1个月未有评审意见返回,请联系编辑部。在此之前,请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将3年内不再接收该作者论文。

4.来稿应不涉及任何国家或企业机密(军队院校稿件、国防项目、重大课题、涉密人员参与创作等可能涉及国家机密的文章请来稿同时附上单位相关主管部门的不涉密脱密证明材料)。

四、撰写要求

1.文章题目:题目应能展现正文主旨,并精炼、醒目,必要时可用副标题。题目下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非直辖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2.摘要、关键词:摘要须四要素齐全,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应过多叙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关键词应选用实词(45个),并能准确表达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者词组。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1,1.1,1.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5.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附图须清晰,达到出版要求,表格请用三线表。

6.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请用顺序编码制,一般不少于5条。文中相应位置须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参考文献著录依次是:序号、作者姓名、文题(或书名)、期刊名(外文期刊名可用标准通用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页码。如属专著,要在书名后加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及页码。文献作者超过3人时,须列出前3人的姓名,后加;欧美作者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名可用缩写,姓全大写。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档案[A],电子公告[EB]

7.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职称(职务)、工作单位。

五、基金项目

来稿属基金项目或重点攻关项目、专利等,请在文末注明项目全称及编号,本刊将优先发表。

六、版权说明

1.来稿文责自负,对因抄袭或涉密等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对所投稿件,本刊有权根据本刊出版要求对其进行适当删改或调整,作者如不愿被改动,来稿时请注明。

2.为了扩大作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力,本刊已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发平台、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超星发现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并通过多种新媒体宣传方式进行传播。凡给本刊投稿,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对其图文作品拥有网络传播权,作者如不同意其作品被收录,须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来稿一经刊登,将赠送当期样刊。

3.作者保证全体作者的署名及排序没有异议,多单位合作的稿件,保证单位排序没有异议,且无知识产权纠纷。

七、投稿联系

论文在线投稿:

http://www.scimedia.cn/

电话:010-63071478

投稿邮箱:cmkj@xinhua.org

编辑:张晓婧

专题投稿邮箱:

scimedia@xinhua.org

13269132717@163.com

欢迎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和师生及各级通讯社、电视台、广播电台、传媒集团、出版社、报刊社、网络公司、影视、新媒体机构等从业人员踊跃投稿。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

2022210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