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上海农业学报》
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国农业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文献源刊,亦是Agris,CAB及Scei的文献源刊。重点刊登上海市(及长江中下游邻近地区)以农业生物学为中心的各相关学科具有创造性、内容新、学术水平高、应用性强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重要文献综述等,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目前设置的主要栏目有都市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农业气象科学、农业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园艺花卉、土壤肥料与植物保护、畜牧兽医、农业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产品加工与保鲜、科学技术与区(县)农业、农业科技信息网络、高级专家与高新技术成果介绍、先进农业企业与企业家介绍等。本刊已编入北京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76
国内刊号:31-1405/S
国际刊号:1000-3924
♦ 主要栏目:都市农业 科学技术与区(县)农业 农业决策咨询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 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 畜牧兽医 土肥与植保 园艺与花卉
♦ 获奖情况: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第四届上海市科协系统优秀期刊一等奖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CD,CSTPCD,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学会
联系方式
主编:徐新春
电话:021-52235461;6202980
邮编:201403
邮箱:xx6@saas.sh.cn
地址:上海市金齐路1000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官网维护期间使用邮箱投稿)

2、刊内网址:http://www.nyxb.sh.cn/

        (刊内公布但升级维护中

3、刊内邮箱:xx6@saas.sh.cn

4、刊内电话:021-52235461021-62202980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30日出刊。

6、刊内微信公众号:上海农业学报

2022117日星期一

                      

 

《上海农业学报》网站维护公告

(微信公众号信息)

 

上海农业学报 2021-12-31

尊敬的读者,您好!

近期《上海农业学报》期刊官网(www.nyxb.sh.cn )升级维护中,院外用户访问受到影响,给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处理,如有投稿、稿件修回、审稿回复可发邮件至xx6@saas.sh.cn,或致电021-52235461021-62202980,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谢谢!


《上海农业学报》征稿简则(2019年版)

(官网信息)


1  关于投稿的约定

1.1 投稿方式及要求

投稿请登录《上海农业学报》官网(http://www.nyxb.sh.cn),点击作者登录进入投稿系统,在线上传稿件。投稿系统运行正常的情况下,不接受E-mail投稿。

投稿必须是首发稿,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且文中不涉及属于国家科技保密的数据及资料。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1.2 审稿

收稿后,编辑部将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包括查重、稿件内容和形式审查等),初审通过后,进入专家外审流程(周期约20天,逾期催审)。根据审稿专家对稿件学术价值的判断及评审意见,决定是否录用,并通知作者。自投稿之日起2个月内尚未收到退修意见的稿件,请作者向本刊编辑部查询或自行处理。

1.3 版面费与稿酬

本刊酌收发表论文版面费,并在论文出版期间,通知作者办理经费转账;专家审稿费与版面费合并收取,未通过审稿的稿件不收审稿费。

论文印刷版发行后,本刊将付给作者稿酬(另有约定者除外),并赠送当期学报(默认2本,作者若需增加,请提前联系告知)。

1.4 关于上网的约定

本刊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在我国万方同方维普三大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同时被录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果作者不同意论文上网或编入光盘版,请另投其他刊物。

对稿件的基本要求

2.1 幅面

幅面约定:A4版面,正文字体5号宋体;投稿时标题字体无特别要求。

文稿的篇幅一般为46个版面,全篇不超过8个版面。

2.2 文稿构成及格式

文稿要素缺一不可。研究论文(包括研究简报)书写顺序为: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与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单位全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包括:引言(不单设序号)、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结论与讨论;正文首页脚注、正文末尾致谢(若有)、文后参考文献。

来稿Word文件名的后缀要求为doc格式。(若为docx格式的,投稿前请另存为doc格式)。

2.3 文章标题

题名应以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其中避免使用含义笼统和一般化的词语,不可使用非公知的符号、代号及缩略词。主题名不宜超过20字。

文稿的层次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一级标题使用123;二级标题使用1.11.21.3;三级标题使用1.1.11.2.11.3.1

2.4 作者署名与单位

署名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可解答论文有关问题者,投稿前,作者之间应充分协商,排定作者顺序。一经录用,原则上不再新增作者、不再调整作者排序。

作者人数应控制在8人以内,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所有作者均须注明所在单位(中、英文均须全称)、城市及邮政编码。作者工作单位不相同的,分别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和工作单位名称前对应加注序号。

2.5 作者姓名译法

在正文标题下的作者姓名,采用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名为两个字时,中间加一短线。例如:ZHANG Hong-wei, LIU Xiao, YAN Yu-yuan, XU Shi-bo

2.6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摘要须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其四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内外二次文献库的文献传播作用,建议写成长摘要,研究结果和结论要着重陈述。摘要中不应列出图、表、化学结构式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应引用公式和参考文献。

关键词:选择提炼38个能反映论文重要信息的词或词组,排列在摘要下方。不同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关键词的标引忌随意造词,应尽量选取规范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应给出全称。

英文摘要尽量使用简单句,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时态上:①介绍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使用现在时,例如:Recent research reveals…;②阐述试验设计和结果,建议使用过去时,例如…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results showedthat…;③综述的摘要可用现在时,例如This paper discusses…

英文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除专有名词大写以外,其余一律小写。

2.7 中图分类号

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选出相应的分类号,排列在关键词下方。

2.8 首页脚注

收稿日期: yyyy-mm-dd

基金项目:注明基金项目来源,如:国家(或省部级)基金项目、攻关项目、国家“863”“973”、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重点或专项等,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个项目来源中间用分号隔开。若无任何项目资助,除非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原则上不予受理。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E-mail

若设并列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请分别用星号“*”“**”注明,并附上其E-mail

2.9 引言

按照研究意义(学术价值或经济意义)、前人研究进展(与本项研究有关的国内外主要作者的最主要进展,应尽可能高度概括性地列出)、本研究切入点(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或空白)、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展开。通过阅读引言,应该能让读者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以及本研究在国内外所处的相对水平。对已有的研究不要罗列文献,标引出文献即可。文稿的引言部分不设编号和标题。

2.10 材料与方法

交代清楚:试验时间、地点,试验材料与试验条件的代表性及具体名称、试验规模(样本容量)、设计思路、设计方法、重复次数,试验仪器、药品及规格、统计方法,等等。借鉴他人研究方法的,应交代参见文献[**]

2.11 结果与分析

分别叙述本研究分项试验得出的主要结果,应有基础数据以及依据具体数据统计分析得来的二级或三、四级数据。要对统计、分析数据之后显示出来的信息予以描述,可对分项试验结果的逻辑关系进行阐述。要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结果部分,一般不对他人的研究进行评述。

2.12 图和表

总体要求:①文中只附必要的图和表,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②图和表的题名应有中英文对照,图片中出现的英文请改用中文表达。③图和表要有自明性,即通过图表的标题、数据或图像以及图表注释能够说明问题。④图表的序号,要按各自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⑤图表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即图表应放在提到它的文字自然段之后。⑥图和表中的变量名称和单位须与正文一致,使用变量名称/单位形式标记,如时间/min、长度/km等。

图的具体要求:①强烈建议提供可编辑的源图,即在做图软件界面下直接将图复制、粘贴到Word文件中,而不是导出图片后再插入到Word文档中。②横纵坐标标值线标在坐标线内侧,横纵坐标需标明相应的变量和单位。③图例应置于图的下方、图题的上方。

表格的具体要求:①尽量采用三线表。②测试项目、物理量的名称、标准规定的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等,表中各栏应标明。③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小数点对齐、保留位数一致。④特别注意:表内空白代表未测试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

2.13 量和单位

文中的物理量及其计量单位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对其含意加以说明。同一个量的符号,一般应只有一个含意且应全文统一(包括大小写)。面积单位注意:应换算为公顷(hm2)或平方米(m2)”

常见使用斜体的情况:①所有代表变量的符号;②所有的特征数;③几何中表示点、线(段)、面、弧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符号;④各坐标系中的标目符号,如xyzγθφτ等;⑤某些函数符号,如f ;⑥某些特殊场合被视为常数的参数符号,如abc等;⑦植物拉丁文名、生物和化学中某些特定名词和符号;等等。

2.14 讨论与结论

讨论应单独成段,不与结果或结论混写。主要是将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的异同加以比较,进行评论,说明验证或印证、证实了什么,否定了什么,对能够阐述清楚的道理或机制加以阐述,对不明确的原因或不一致之处要进一步分析、解释。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应能使读者了解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已有相关研究的不同或新颖之处,并由此引申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结论也应单独成段,应高度简明、扼要,要有实际内容。应条理清晰地概括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应将本研究揭示出来的基本信息全部概括性地展示给读者,以便他人引用。结论不是对研究结果的评论,要避免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等评论性语言。

2.15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的标注要求

①列出与文章切实相关的国内外资料,特别要吸收国内外最近5年文献。

②研究报告引用参考文献数量不低于10 篇,综述不应低于50 篇。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不宜引用。

③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顺序按在论文中所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连续编号。

④参考文献列表中的标点符号均采用半角英文符号。

2 作者人名的表示方法

作者人数不超过 3 人的,全部照录;作者人数超过 3 人的,只录前3个责任者,余者不写,后面加,等.” et al.” 人名之间用分隔。不用“and”

在文后参考文献中,中外作者一律采用姓前名后,姓全部字母大写,名缩写,仅保留首字母。如:

中文作者: ZHANG H W, LIU X, YAN Y Y, et al.

外国作者: KENNEDY W J ,GARRISON R E, WEINER S, et al.(名字部分缩写,但不加缩写点)

3)具体著录项目及其格式,请参见国标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附录范例。

 

本刊欢迎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高校师生投稿!

投稿请登录官网http://www.nyxb.sh.cn,点击右侧作者登录按钮,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感谢您对本刊的关注!

祝:顺利!

 

通信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00 《上海农业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201403

在线投稿:http://www.nyxb.sh.cn

办公邮箱xx6@saas.sh.cn(仅用于沟通交流,不接收投稿)

办公室座机: 021-52235461021-62202980(工作日8:30—11:0013:00—16:00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