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简帛》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半年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
国内刊号:
国际刊号:
♦ 主要栏目:
♦ 获奖情况: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SCI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主编:
电话:
邮编:200020
邮箱: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72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主办单位官网:http://www.bsm.org.cn/

4、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两辑。

2023419日星期三

                      

 

《簡帛》集刊徵稿啟事(201710月修訂)

【官网信息】

 

《簡帛》是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自2006年創刊至2014年爲年刊,2015年以後改爲半年刊。從2014年開始,《簡帛》連續被收録爲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CSSCI來源集刊。《簡帛》立意進一步完善審稿制度和編輯程序,提高學術水凖和出版質量,把刊物辦得更好。

《簡帛》每輯約30萬字,圍繞相關的三個層面:(一)以戰國文字爲主的古文字研究,(二)以簡帛爲主的先秦至漢晉出土文獻整理與研究,(三)以簡帛資料爲主要着眼點的先秦至漢晉史研究,發表資料、論文及動態和評介。《簡帛》實行嚴格的匿名審稿制度,堅持原創性、國際性、規範化。

《簡帛》誠請海內外同行惠賜大作。論作主題請圍繞上述三個層面,短篇、宏論(一般請限在20千字以內)均可。以外文寫作的文稿,請譯成中文,或請作者與集刊編輯部協商翻譯。

《簡帛》長年接受投稿。接到稿件之日起7日內回復是否通過初審。通過初審的稿件將納入正式審稿程序,三個月內回復作者審稿結果。通過審稿程序的稿件,本刊將結合來稿時間和主題,統籌安排刊期,予以刊登。

來稿請提交DOCDOCX)、PDF兩種格式的電子版。必要時,可能提請提交其他格式的文檔。所提交稿件內容依次是:標題、摘要(60-100字)、關鍵詞(3-5個)、正文。另外請同時提交一個獨立文檔,內容包括:稿件標題、作者姓名、工作或學習單位與職銜、通信地址與郵編、電子郵箱、聯繫電話。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自2017年起主持編輯英文期刊Bamboo and Silk,由Brill出版。Bamboo and Silk在接受英文投稿的同時,也選擇《簡帛》已刊中文文章譯成英文發表。作者投稿給《簡帛》時,如果不作特別說明,即意味著同時投給Bamboo and Silk。文章在《簡帛》刊出一年之內,論文入選Bamboo and Silk的作者將得到英文版採用通知。若届時未得到通知,作者可自行安排英文翻譯和發表。

《簡帛》不接受在其他刊物、文集、會議、網站等公佈過的中文稿件;同一審稿周期內只受理同一作者的一篇來稿;請勿一稿多投;稿件體例、格式請嚴格按《<簡帛>集刊文稿格式》處理,引文、注釋和相關資料準確,符合學術規範。

《簡帛》集刊編輯委員會

201710

 

《簡帛》集刊文稿格式(201710月修訂)

【官网信息】

 

1.在WORD下,採用A4紙張頁面的默認設置録入排版。

2.標題用3号黑体字。

3.正文用5號宋體,繁體橫排。引述出土文獻資料時,如無特殊需要,一律採用通行字。正文(含獨立成段的引文)、注釋文字的格式,用WORD功能實現,請勿使用人工斷行,以便編輯、排版。

4.非統一編碼的字符以及古文字字形,請以圖片格式插入正文。非統一編碼的字符,造字務必清晰、準確,以便統一造字。古文字原形,請另外提供單獨的TIFFJPEG格式圖片,分辨率需達到600dpi。如果圖片數量較多,則集中作成列表附於文末,而在正文中以阿拉伯數字或英文字母指代。其他圖像資料,分辨率一般需達到300dpi以上,亦請提供單獨的TIFFJPEG格式圖片。圖片使用版權方面的問題,請作者負責處理妥當。

5.注釋採用脚注,注文放在當頁下,使用小5號宋體。注釋號每頁重新編序,採用WORD默認的123,列於正文的標點(逗號、句號、冒號等)之後。句中(包括顿号後)請勿出注。項目資助的信息,在題注中説明。題注標志“*”號標於標題末尾,題注文字以脚注的方式處理。

6.引文出處的交待爲:

⑴發表在刊物上的論文依次爲作者、論文名、刊物名與年份、期號、頁碼。如:

裘錫圭:《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文物》1979年第7期,第N頁。

⑵發表在報紙上的論文依次爲作者、論文名、報紙名與年月日、第N版。如:

張立行:《戰國竹簡露真容》,《文匯報》199915日,第N版。

⑶發表於集體論文集中的論文依次爲作者、論文名、論文集編撰者名與論文集名、出版者與出版年、頁碼。如:

任繼愈:《郭店竹簡與楚文化》,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N頁。

⑷個人論文集依次爲作者、論文名、論文集名、出版者與出版年、頁碼。如:

裘錫圭:《釋“弘”“強”》,《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年,第N頁。

⑸發表在學術會議上的論文依次爲作者、論文名、會議名稱、會議所在城市(或主辦單位)與舉辦年份。如:

林素清:《釋“匱”-兼及〈內禮〉新釋與重編》,“中國古文字: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系2005年。

⑹學位論文依次爲作者、論文名、學位類型(碩士或博士)、所在學校與發表年份、頁碼。如:

蕭聖中:《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補正暨車馬制度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武漢大學2005年,第N頁。

⑺發表在網络上的論文依次爲作者、論文名、網站名與發表年月日,並給出鏈接。如:

邢義田:《再論三辨券》,簡帛網201671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79

⑻專著依次爲作者、書名、出版者與出版年、頁碼。如: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N頁。

⑼後注同前注時採用簡略形式,只出作者名、論文名或書名、頁碼。如:

裘錫圭:《釋“弘”“強”》第N頁。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第N頁。

⑽一條注同時引用兩篇以上的文獻時,中間用分號間隔。如:

裘錫圭:《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文物》1979年第7期;張立行:《戰國竹簡露真容》,《文匯報》199915日。

⑾引述常見古籍,如二十五史、十三經,如無特別說明的異文或其他校勘問題,不需注出版本。其他古籍,或常見古籍文本存在需要說明的問題,需注明具體版本。具體稱引方式如:

《史記·楚世家》

《左傳》昭公十三年

《國語·吳語》“吳王夫差起師伐越”章

《戰國策·秦策四》“頃襄王二十年”章

《說文》攴部

7.引文特別需要說明的還有:

⑴獨立段落的引文,一律縮進4格。

⑵同書編者或著者有兩個或三個時用頓號隔開;超過三個時只取第一編者或著者,其後加“等”字。

⑶海外版圖書可通過標注出版者所在地點(城市)反映出來。如:

林巳奈夫:《戰國時代出土文物的研究》,(東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5年,第N頁。

⑷引用圖書是第一版時,省略版本說明;如果不是第一版,版權頁中表示版次的文字照錄。

⑸頁碼用“第N頁”表示;引用的內容不止一頁而又不連貫時,頁碼之間用頓號隔開;引用的內容不止一頁而內容連貫時,首頁與尾頁之間用“-”表示。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