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书法研究》
书法专业学术性刊物。以刊登书法、篆刻艺术理论和书法史研究为主,开展学术争鸣,指导书法实践。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季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08
国内刊号:31-2115/J
国际刊号:1000-6044
♦ 主要栏目:
♦ 获奖情况: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SCI
♦ 主管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上海书画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中西书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主编:王立翔
电话:021-612291861229008
邮编:200050
邮箱:shufayanjiu2015@163.com
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593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出刊日期:季刊,逢季末月5日出版。

20221025日星期二

                         

 

《书法研究》声明

【微信公众号信息】

 

近日,《书法研究》编辑部接到多起个人查询用稿情况的咨询,并向我编辑部提供了他们收到的加盖公章的“稿件录用通知书”。而我编辑部并未收到过这些人的稿件,也并未发出过所谓的“稿件录用通知书”,“稿件录用通知书”上的公章系伪造。

我编辑部对此高度重视,经调查,系某些个人将文章投给所谓“论文代发中介”,中介冒充《书法研究》编辑部出具了该“稿件录用通知书”,并向作者索要“服务费”。

 

我编辑部现声明:

1.《书法研究》编辑部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进行过有关征稿、发稿的合作,更严明纪律,内部工作人员一律杜绝与此类机构的关系。

2.《书法研究》所发稿件均全部经过严格的匿名外审和三审,从未授权任何其他单位及个人向作者索取“版面费”或“服务费”。任何以《书法研究》杂志的名义向作者索要钱财的情况,均属不法行为,敬请各界提高警惕,必要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我编辑部将保留依法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3.《书法研究》唯一的投稿路径是杂志版权页公布的编辑部电子信箱:shufayanjiu2015@163.com

 

特此声明!

 

《书法研究》编辑部

2020117


《书法研究》复刊及征稿启事

201604期信息】

 

《書法研究》創刊于1979年,是中國當代第一本書法純學術刊物,她曾爲書法學術研究作出過不懈的努力和奮力的鼓呼,後由于多方面原因,于2008年停刊。她曾以“昌明書學研究,培養青年學者”爲辦刊方針,構建了創作理論、歷史研究、藝術批評、書法教育等板塊,有力推動三十多年間的書學研究發展。在當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國家戦略指引下,書法的學科和理論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作爲曾爲中國書學作出貢獻的理論陣地,《書法研究》不能缺席這個偉大的時代,因此,在我社的多方努力和精心準備下,决定在2016年春正式復刊《書法研究》雜誌,繼續以其純學術的方式參與中國現代書學的建設。

《書法研究》復刊後,將以三十年的積繋爲基礎,從當前研究背景和學術趨勢的新條件新形勢出發,全方位構建書法研究的新格局、體現新内容。雜誌將以開闊的視野,吸收海内外成果,堅持言必有據的研究學風,立足專業,倡導學術争鳴,學科融合,關注學術前沿,努力做到思想性、理論性、學術性并重。同時,嚴守學術規範,堅决反對僞造、抄襲他人成果的醜惡行爲。《書法研究》將以專業的態度,嚴格的評審,爲青年學者發表優秀學術論文搭建平臺。

爲及時反映學科動態和研究成果,推進書壇學術交流和争鳴,值此復刊在即,特向海内外書法研究者公開徵稿,敬請新老作者惠賜宏作。具體内容如下:

一、本刊内容以書法本體爲研究對象,同時倡導與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舉凡涉及書法史、書法文獻、書法理論、書法技法、書法教育、書法鑒藏、研究綜述和學術著作書評等等方面,暂不涉及當代書風、書家創作評述,歡迎提供各類研究文章。

二、提倡文章標題醒目簡潔,行文流暢,主旨明確,言之有物,學術規範篇幅在萬字左右爲宜,特殊文稿視需要可接受三萬字以内長文。

三、論文須提供内容提要(300-500字)和關鍵詞(3-5個)。

四、使用規範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不生造新術語,如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應括號注明。

五、相關成果引用務必注明來源;引文須采用加引號方式直接引用,并在注釋中注明出處。

六、注釋應符合本刊要求,統一用“脚注”。具體格式爲:

1.文獻標明順序: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年份、卷數、頁碼;或作者、篇名、期刊名、期數(出版時間)、頁碼。如:項穆《書法雅言》,《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版,第512頁;尹一梅《簡牘書法與刻帖中的鍾繇書》,《書法叢刊》,2007年第2期,第19頁。

2.中國古代人物人名,首次出現前冠朝代名,如:[宋]蘇軾。

3.外國人名,首次出現前冠國籍,用方括號標明,如:[美]方聞。

4.中國古代紀年及人物生卒年,使用年號後括注公曆,如:清光緒二年(1876);蘇軾(1037—1101)。

5.論文無特殊需要,不再專列參考文獻。

七、縮略語、略稱、代號,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説明。

八、來稿請附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單位、職稱、學位、研究方向以及電話號碼、電郵地址、聯絡地址、郵政編碼)。如果是國家專項項目,請注明項目來源和批準文號。

九、本刊實行匿名評審制,堅决反對抄襲之作或一稿多投。無論録用否,來稿三個月内將給予回復。一經使用,即付稿酬,并贈送兩册樣刊。

十、本刊保留對稿件的編輯、删改權利,如作者有特殊需求,請在稿件上説明。

十一、凡被録用的文章,其電子版權、網絡版權等同時授予本刊。

十二、來稿請提供電子文本,文中插圖請另附圖片格式原圖,黑白圖片像素在600萬以上,彩色圖片在300萬以上(JPG格式或TIF格式)。特大圖文請提供光盤。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