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研究成都平原油菜-水稻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于2017-2020年开展连续3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秸秆不还田对照(CK)、常规化肥(NPK)、常规化肥+1/2量秸秆(SR1)、常规化肥+全量秸秆(SR2)、常规化肥+2倍秸秆(SR3)5个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碳循环酶活性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试验前,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与C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以及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显著提升了 5.05%~8.55%,18.40%~36.80%,35.76%~66.93%,27.20%~52.10%,且均表现为秸秆用量越大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越高.另一方面,与CK和NPK处理相比,3个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升;其中SR2处理下的土壤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值最高,比SR1处理分别显著高出16.25%,8.49%,14.69%,SR3处理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比SR1处理显著高出25.10%.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SOC、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循环酶活性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在成都平原稻-油轮作体系下,实行全量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及碳循环相关酶活性、促进土壤质量正向提升的最佳选择.
文献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秸秆还田;土壤活性有机碳;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霞;罗丽卉;周娅;杨定清;王棚;李森
作者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霞;罗丽卉;周娅;杨定清;王棚;李森-.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22(05):124-131
A类:
B类:
秸秆还田,水稻,油菜,轮作,土壤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组分,成都平原,原油,秸秆用量,碳循环,田间定位,定位试验,常规化,化肥,NPK,+1,SR1,SR2,+2,SR3,下土,土壤理化性质,组分含量,相互间,验前,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速效氮,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碳含量,纤维素酶,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SOC,油轮,循环相关,土壤质量
AB值:
0.2130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