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急性肠系膜缺血致肠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AMI)致肠梗死的危险因素,开发并验证AMI致肠梗死的Nomogram图临床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例AMI患者作为建模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5例AMI患者作为验证组。建模组患者年龄为(62±12)岁,男70例,女131例。验证组患者年龄为(62±10)岁,男69例,女36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MI进展为肠梗死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开发AMI致肠梗死的Nomogram图临床预测模型,通过 C指数、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分析曲线评价该Nomogram图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情况。 结果:休克( OR=13.69,95% CI:2.31~88.87)、体温≥38.0 ℃( OR=6.39,95% CI:1.85~22.11)、白细胞≥18×10 9/L( OR=1.19,95% CI:1.03~1.37)、CT图像肠管改变( OR=0.17,95% CI:0.04~0.66)、腹膜刺激征( OR=0.06,95% CI:0.01~0.26)、pH≤7.34( OR=0.00,95% CI:0.00~0.01)是AMI致肠梗死的危险因素(均以“否”为参照)。体温≥38.0 ℃(灵敏度:81.5%,特异度:87.0%),白细胞≥18×10 9/L(灵敏度:84.0%,特异度:83.0%),pH≤7.34(灵敏度:70.4%,特异度:76.7%)是AMI患者进展为肠梗死的截断值。使用上述参数建立AMI致肠梗死的Nomogram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验证组和建模组的 C指数分别为0.96(95% CI:0.921~0.999)和0.98(95% CI:0.962~0.996);验证组和建模组的校准曲线均在参考线附近走形,与参考线的走行偏离程度较低;验证组和建模组的临床决策分析曲线表明该Nomogram图临床预测模型可为AMI患者带来较好的临床净获益。 结论:休克、体温≥38.0 ℃、白细胞≥18×10 9/L、CT图像肠管改变、腹膜刺激征、pH≤7.34是AMI致肠梗死的危险因素;使用上述参数建立的AMI致肠梗死的Nomogram图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AMI患者进展为肠梗死的概率。
文献关键词:
肠梗死;急性肠系膜缺血;Nomogram图临床预测模型;肠道存活率;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留江;李国剑;李瑞雪;杨镛
作者机构: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昆明 65002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骨科,昆明 65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留江;李国剑;李瑞雪;杨镛-.急性肠系膜缺血致肠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J].中华医学杂志,2022(47):3734-3742
A类:
肠梗死,肠道存活率
B类:
急性肠系膜缺血,临床预测模型,AMI,Nomogram,云南大学,大学附属医院,模组,患者年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logistic,软件开发,校准曲线,临床决策,决策分析,分析曲线,区分度,校准度,休克,10 ,肠管,腹膜刺激征,截断值,外部验证,走形,偏离程度,横断面研究
AB值:
0.14835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