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复方茴芹颗粒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成分含量测定
文献摘要:
目的 建立复方茴芹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分析,同时测定该颗粒剂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以葛根素的色谱峰为参照峰,绘制10批复方茴芹颗粒样品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指认共有峰;采用SPSS 22.0、SIMCA 1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8种有效成分绿原酸、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A、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C的含量.结果 10批复方茴芹颗粒的指纹图谱中共有26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0;共指认出11个共有峰,分别为没食子酸、新绿原酸、绿原酸、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A、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C及大豆苷元.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批复方茴芹颗粒可聚为4类,其中S2、S3、S6为一类,S4、S8、S10为一类,S7为一类,S1、S5、S9为一类.10批复方茴芹颗粒中8种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0、17.42、3.51、3.57、0.75、0.41、0.31、0.32 mg/g.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复方茴芹颗粒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为该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文献关键词:
复方茴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化学模式识别
作者姓名:
李慧峰;孔祥鹏;孟霜;李慧;裴妙荣
作者机构: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山西晋中 030619;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心实验室,太原 03001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慧峰;孔祥鹏;孟霜;李慧;裴妙荣-.复方茴芹颗粒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成分含量测定)[J].中国药房,2022(21):2627-2631
A类:
复方茴芹颗粒
B类:
多成分含量测定,HPLC,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同时测定,颗粒剂,有效成分,葛根素,色谱峰,批复,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指认,共有峰,SIMCA,甲氧基,木犀草素,葡萄糖醛酸,异绿原酸,芹菜素,认出,没食子酸,新绿原酸,大豆苷元,S2,S3,S6,S4,S8,S10,S7,S5,S9,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AB值:
0.1755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