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北苍术药用和非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分析及体外抗菌活性考察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究北苍术药用部位(根茎)与非药用部位(须根、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苍术3个部位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各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并计算其相对含量.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部位挥发油(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并分析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从北苍术根茎、须根、茎叶部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倍半萜类、酚类和酮类化合物.根茎、须根和茎叶挥发油中的共有成分有8种,分别为榄香醇、荜澄茄烯、沉香螺萜醇、巴伦西亚橘烯、石竹素、β-倍半水芹烯、γ-桉叶醇和β-桉叶醇.从根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6种成分,其中以4-联苯甲醛的相对含量最高(31.56%);从须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1种成分,其中以β-桉叶醇的相对含量最高(44.39%);从茎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2种成分,其中以β-倍半水芹烯的相对含量最高(14.83%).不同部位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弱顺序为根茎>须根>茎叶;β-石竹烯、α-葎草烯和modhephene的相对含量与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苍术酮、姜烯和沉香螺萜醇的相对含量与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北苍术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挥发油的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明显,但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
文献关键词:
北苍术;非药用部位;药用部位;挥发油;抗菌活性;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建云;赵艳云;赵云生;闫宗圣;卢利涛;郑玉光;房慧勇
作者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省中药炮制技术创新中心,石家庄 050200;河北省中药资源利用与质量评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石家庄050200;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 05002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建云;赵艳云;赵云生;闫宗圣;卢利涛;郑玉光;房慧勇-.北苍术药用和非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分析及体外抗菌活性考察)[J].中国药房,2022(21):2609-2614
A类:
modhephene
B类:
北苍术,非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体外抗菌活性,须根,茎叶,油化,化学成分差异,初步评价,水蒸气蒸馏法,分析鉴定,相对含量,用纸,纸片扩散法,不同部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苍术根茎,萜烯类,倍半萜类,酚类,酮类化合物,共有成分,香醇,荜澄茄,沉香,香螺,巴伦西亚,石竹素,水芹,醇和,联苯,苯甲醛,抗菌作用,石竹烯,葎草,抑制效果,苍术酮,分种,含量差异
AB值:
0.1923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