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抗PD-1/PD-L1相关糖尿病临床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 将接受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治疗后发生1型糖尿病(T1 DM),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1型糖尿病(ICIT1 D)与T1 DM及接受抗PD-1/PD-L1治疗后未发生ICIT1 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抗PD-1/PD-L1相关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应用PD-1/PD-L1抑制剂后出现T1 DM的14例实体肿瘤患者,以患者年龄、性别进行1:3配比,选取接受抗PD-1/PD-L1药物治疗后未发生ICIT1 D的42例实体肿瘤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初诊T1 DM的106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4例ICIT1D患者年龄为(55.07±9.75)岁,从第1次应用PD-1/PD-L1抑制剂到诊断T1 DM的时间间隔为(242.64±124.47)d.与经典TIDM相比,ICIT1 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C肽水平、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更低(P<0.05),酮症酸中毒(DKA)发生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发生ICIT1 D的患者相比,ICIT1D患者其他内分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 ICIT1D发病年龄晚,病情进展速度快,β细胞破坏迅速,DKA发生率较高,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低,出现ICIT1 D的患者发生其他内分泌irAEs的风险更高.
文献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免疫相关不良反应;1型糖尿病;实体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天天;马晓君;缪康琪;张云飞;胡艳美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郑州 45005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天天;马晓君;缪康琪;张云飞;胡艳美-.抗PD-1/PD-L1相关糖尿病临床特征)[J].河南医学研究,2022(16):2885-2889
A类:
ICIT1,ICIT1D
B类:
L1,程序性死亡,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郑州大学,实体肿瘤,肿瘤患者,患者年龄,期初,初诊,时间间隔,TIDM,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自身抗体,自身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酮症酸中毒,DKA,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发病年龄,病情进展,进展速度,实体瘤
AB值:
0.1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