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Meta分析的黄河三角洲小麦产量及肥效特征
文献摘要: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小麦产量及肥效特征,通过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整合分析法(Meta-analysis),对黄河三角 洲不同 区域小麦产量分布及肥料的 产量差贡献率、产 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小麦田间平均产量为6.00 t·hm-2,变化范围较大(2.69~8.65 t·hm-2),不同区域平均产量表现为第一扇面>第三扇面>第二扇面.肥料增产效果表现为磷肥>钾肥>氮肥.施肥导致的产量差为2.40~2.87 t·hm-2,其中氮肥对小麦产量差的贡献率最大.氮、磷、钾肥的相对产量分别为0.96、0.85、0.92.在基础地力条件下,土壤氮素对小麦产量贡献最大,其次为钾素,磷素贡献最小.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4.94、12.13、15.33 kg·kg-1,氮、磷农学效率较高地区均为第一扇面,钾农学效率较高地区为第二扇面;氮、磷、钾肥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6.12、60.95、82.92 kg·kg-1,均以第二扇面值最高.可见,黄河三角洲小麦肥料利用率有待提升,氮素为小麦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应重视减施氮肥,不同区域土壤地力及肥效差异较大,施肥过程中需因地制宜配合土壤改良,才能起到更好的增产节肥功效.
文献关键词:
小麦;黄河三角洲;Meta分析;产量;肥料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梁海波;李升东;高璐阳
作者机构:
东营市农业农村局,山东东营257091;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湖北荆门448000;山东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山东菏泽274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梁海波;李升东;高璐阳-.基于Meta分析的黄河三角洲小麦产量及肥效特征)[J].麦类作物学报,2022(12):1484-1492
A类:
第三扇,二扇,磷农学效率
B类:
黄河三角洲,小麦产量,肥效,整合分析,analysis,产量差,相对产量,偏生产力,小麦田,田间,hm,变化范围,区域平均,产量表现,一扇,扇面,增产效果,磷肥,钾肥,施肥,基础地力,土壤氮素,产量贡献,钾素,磷素,面值,肥料利用率,限制因子,减施氮肥,土壤地力,土壤改良
AB值:
0.2445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