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差与氮肥利用效率差形成机理解析
文献摘要:
[目的]量化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差及氮肥利用效率差,分析产量差和效率差之间的关系,明确环境、栽培条件及生理因素对产量差的贡献,探讨协同缩差增效的可能途径,为冬小麦产量差缩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20年在山东济宁、德州、烟台和淄博4市进行,综合肥料投入、播种密度和灌溉水平等管理措施,设置了超高产水平(SH)、高产高效水平(HH)、农户水平(FP)和基础产量水平(ISP)4种模式,定量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产量差和氮肥利用效率差,分析产量差和效率差之间关系,讨论产量差和效率差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的可能途径.[结果]当前山东冬小麦高产纪录与SH、SH与HH、HH与FP以及FP与ISP之间的产量差分别为2 729.1、674.3、1 042.9和4 349.8 kg-hm!,SH与HH、HH与FP之间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分别为-13.54和15.67 kg-kg1;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关系.当前降水、光温等不可控因素和肥水投入等可控因素对产量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1.16%和68.84%.结果显示,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单位面积穗数(EN)和粒重(GW)差与SH和HH之间的产量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收获指数(HI)、穗粒数(GN)和粒重(GW)差与HH和FP之间的产量差呈显著正相关.SH和HH处理较FP处理有更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单株分蘖数以及分蘖成穗率.[结论]当前山东省冬小麦农户产量只实现了最高纪录产量的64.34%,通过优化水肥投入量、提高追肥比例、增施有机肥和锌肥等栽培措施可使冬小麦产量差缩减23.46%,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6.99%.花后物质生产能力仍然是小麦产量提升的限制因素,在保证花后光合同化的同时,提高花前物质的再转运以提高收获指数是农户模式向高产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献关键词:
冬小麦;产量差;氮肥偏生产力差;产量性能分析
作者姓名:
韩守威;司纪升;余维宝;孔令安;张宾;王法宏;张海林;赵鑫;李华伟;孟鈺
作者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250100;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韩守威;司纪升;余维宝;孔令安;张宾;王法宏;张海林;赵鑫;李华伟;孟鈺-.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差与氮肥利用效率差形成机理解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2(16):3110-3122
A类:
氮肥偏生产力差,MLAI,MNAR,产量性能分析
B类:
冬小麦产量,产量差,氮肥利用效率,形成机理,机理解析,析产,栽培条件,资源利用效率,山东济宁,德州,烟台,淄博,肥料,播种密度,灌溉水平,超高产,高产水,SH,高产高效,HH,FP,基础产量,产量水平,ISP,同产,前山,小麦高产,纪录,hm,kg1,二次抛物线,抛物线关系,不可控因素,肥水,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单位面积,穗数,EN,粒重,GW,收获指数,HI,穗粒数,GN,地上部生物量,单株,分蘖数,麦农,水肥,投入量,追肥,增施有机肥,锌肥,栽培措施,物质生产,生产能力,产量提升,限制因素,光合,高效发展
AB值:
0.2916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