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绝经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预测子宫内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绝经后出血(PMB)患者的病因及子宫内膜病变特点,利用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建立预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EBL)和子宫内膜癌(EC)的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患者32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PMB病因,对其中可疑子宫内膜病变行内膜病理检查的208例患者根据其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子宫内膜组(NE组,35例)、EBL组(134例)和EC组(39例),比较不同的绝经年限(1~3年、3~5年、5~10年、≥10年)患者中EBL[子宫内膜息肉(EP)、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EH)、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和EC的发生率,并对NE组、EBL组和EC组患者子宫内膜超声影像学特点和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子宫内膜病变高危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①328例 PMB患者中老年性阴道炎所占比例最高(32.32%),其次EBL中的EH患者占17.68%,而EC患者占11.89%.②不同绝经年限组中EP、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H、AE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3年组EP和EH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5.68%、20.27%),绝经≥10年组AEH和EC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9.57%、28.26%).③超声影像学检查中NE组、EBL组及EC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值及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内膜与肌层分界线不清晰、内膜血流分级(Ⅱ级、Ⅲ级)的比例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均呈递增趋势(P<0.05).④3组患者在子宫内膜病变高危因素:不同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年龄,及是否反复阴道流血、肥胖、糖尿病、服用他莫昔芬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高危因素预测模型对EBL(灵敏度 85.3%,特异度 67.8%,AUC=0.791)和 EC(灵敏度 89.7%,特异度 72.3%,AUC=0.854)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PMB患者病因中以老年性阴道炎和EBL为主,但EC不容忽视,特别是伴有子宫内膜病变高危因素者.PMB患者不同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超声影像学特点有差异,绝经≥10年组AEH和EC发生率最高,采用子宫内膜病变高危因素建立的模型对EBL和EC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文献关键词:
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丽;毛文军;白娥;吕淑兰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陕西西安71006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丽;毛文军;白娥;吕淑兰-.绝经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预测子宫内膜病变模型的建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09):679-684
A类:
B类:
绝经后出血,高危因素,子宫内膜病变,PMB,病变特点,子宫内膜良性病变,EBL,子宫内膜癌,EC,西安交通大学,可疑,病理检查,NE,子宫内膜息肉,EP,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超声影像学,影像学特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老年性阴道炎,影像学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回声不均,肌层,分界线,血流分级,病变严重程度,呈递,绝经年龄,阴道流血,服用,他莫昔芬,预测价值,病理类型
AB值:
0.15337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