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分子分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的分子分型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且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的早期EC和AEH患者共46例,分子分型分为4型,POLE超突变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型、非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高拷贝型。回顾性分析早期EC和A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1)46例患者的年龄为(32.9±5.8)岁,其中EC 40例、AEH 6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首选醋酸甲羟孕酮(MPA)或醋酸甲地孕酮(MA),首选药物治疗未获完全缓解(CR)时可选用或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46例患者中,1例患者治疗未满3个月无法评价疗效,其余45例患者(包括4例治疗满3个月但不足6个月者)中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CR 32例(71%,32/45),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8个月(4~12个月),部分缓解(PR)6例(13%,6/45);随访期内复发8例(25%,8/32),中位复发时间为8个月(4~21个月)。(2)46例EC或AEH患者中,分子分型以NSMP型(34例,74%)为主,MSI-H型、POLE超突变型、高拷贝型分别为7例(15%)、3例(7%)、2例(4%)。4种分子分型患者的血清癌抗原125(CA 125)水平、有无肿瘤家族史、错配修复(MMR)基因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表达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高拷贝型患者的血清CA 125水平最高[为(34.3±35.2)kU/L],MSI-H型患者存在肿瘤家族史的比例(6/7)、MMR基因相关蛋白阴性表达率(7/7)、Ki-67表达(>40%者占3/3)均最高。(3)46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中,NSMP型、MSI-H型、POLE超突变型、高拷贝型患者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25/33)、3/7、2/3、2/2; χ2=5.782, P=0.123];4种分子分型患者的6个月达到CR率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3%(13/30)、0/6、1/3、2/2; χ2=9.973, P=0.019],其中MSI-H型患者的6个月达到CR率最低。进一步对34例NSMP型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显示,年龄≥30岁患者达到CR所需时间显著长于<30岁者( P=0.010)。 结论:分子分型与早期EC及AE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相关,MSI-H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不佳,NSMP型患者需要进一步细化分组以预测获益人群,而POLE超突变型、高拷贝型患者因病例数较少,有待继续临床探究。
文献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增生;保留生育能力;基因组学;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益勤;康南;李立伟;王志启;周蓉;沈丹华;王建六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益勤;康南;李立伟;王志启;周蓉;沈丹华;王建六-.分子分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09):692-700
A类:
CA
B类:
分子分型,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EC,AEH,临床病理特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通量测序技术,POLE,超突变,突变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非特,分子改变,NSMP,拷贝,临床病理资料,治疗疗效,醋酸甲羟孕酮,MPA,醋酸甲地孕酮,MA,未获,完全缓解,CR,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未满,中位时间,部分缓解,PR,复发时间,癌抗原,家族史,错配修复,MMR,Ki,kU,生存分析,因病,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增生,保留生育能力,基因组学,治疗结果
AB值:
0.2060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