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右室功能早期变化的三维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功能早期变化中的三维斑点追踪(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住院治疗的2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CRT治疗前和CRT治疗后的1周内进行二维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并收集右室的内径(RVDd)、RV的射血分数(RVEF)数据.并通过三维超声波探查和右心室3D-STI分析,获得右室容积及功能参数,包括RV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RV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RV面积变化率峰值应变(GAC),RV舒张期末期容积(EDV)、RV收缩期末期容积(ESV)和RV射血分数(3D-RVEF).比较CRT治疗前后各参数数据之间的变化.结果:CRT治疗后1周RVDd和RVEF与CRT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RT治疗1周后右心室3D-STI的测量参数3D-RVEF显著大于CRT治疗前(P<0.05),但是GLS、GCS、GAC、EDV和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3D-STI可准确地测定及评价CRT治疗后患者的右室功能的早期改变.
文献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右心室功能;三维;斑点追踪显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江佩;张平洋
作者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超声科 江苏 南京 21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江佩;张平洋-.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右室功能早期变化的三维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17):16-18
A类:
B类:
慢性心衰,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右室功能,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ight,ventricle,三维斑点追踪,three,dimensional,speckle,tracking,imaging,STI,南京医科大学,医院住院,住院治疗,心脏超声检查,RVDd,射血分数,RVEF,三维超声,探查,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圆周,GCS,面积变化,GAC,舒张期,期末,EDV,ESV,数数,右心室功能,斑点追踪显像
AB值:
0.2693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