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非遗视域下唢呐专业教学法创新研究
文献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座有待我们挖掘的文化金矿.响应国家有关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政策,将唢呐这一传统民族乐器的教学与非遗文化进行融合,并基于对现行教学问题的研究,结合前沿学术理论填充现有教学模式的空缺,利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标.本文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吴家鼓吹乐棚为研究对象,梳理了黑龙江地区吴家鼓吹乐棚的历史脉络与艺术表现形式,考察了当今社会音乐教育理论发展和民族器乐教学现状,阐释了非遗视域下唢呐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内涵,多方位研究当下非遗文化传承与教学的关系,并提出通过教学实践的改革,将黑龙江省非遗项目吴家鼓吹乐棚引入唢呐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和教学模式创新,在院校教学的基础上建立非遗活态传承机制.
文献关键词:
非遗;唢呐;教学;创新;沉浸式;差异比较法;表演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权喜
作者机构: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权喜-.非遗视域下唢呐专业教学法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22(13):101-103
A类:
表演学习法
B类:
唢呐,专业教学,博大精深,金矿,国家有关,非遗文化传承,传承与保护,一传,民族乐器,教学问题,学术理论,空缺,一举多得,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对象,鼓吹乐,黑龙江地区,历史脉络,艺术表现形式,当今社会,社会音乐教育,教育理论,理论发展,民族器乐,器乐教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与创新,新内涵,多方位,非遗项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模式创新,活态传承,传承机制,差异比较法
AB值:
0.3212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