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human papilloma virus-associated 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PSCC-HPV)是一种独立的肿瘤类型,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探讨OPSCC-HPV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0月—2019年7月诊断的64例OPSCC-HPV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加以分析,并分别以聚合酶链反应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PV及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感染情况.结果:男性50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33~76岁.发病部位以扁桃体最为常见,其次为口咽壁和舌根.36例以进行性增大的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57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30例伴囊性变).55例可知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临床TNM总分期,与第7版分期相比,第8版分期明显降级,52例系TNM分期Ⅰ~Ⅱ期病变,3例系Ⅲ期病变.Ⅰ~Ⅱ期增加85.4%,Ⅲ期降低52.7%,Ⅳ期降低32.7%,新旧两版临床TNM总分期一致率仅为3.6%(2/55).随访2~77个月,2例局部复发,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死亡.63例为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1例为腺鳞癌.肿瘤细胞核浆比高,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60例受检患者中,59例P16弥漫强阳性,24例Ki-67增殖指数较高.39例均为高危型HPV感染,HPV-16型占92.3%,35例患者同时行P16和HPV检测,二者一致率达到97.1%.结论:OPSCC-HPV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所有原发性OPSCC及原发部位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均应行P16或HPV检测.
文献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P16;诊断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岩;陈彤箴;朱晓丽;李小秋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系,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上海 2000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岩;陈彤箴;朱晓丽;李小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22(01):47-53
A类: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
B类:
临床病理学特征,human,papilloma,virus,associated,oroph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OPSCC,HPV,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组织学形态,加以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杂交,肿瘤组织,Epstein,Barr,EBV,感染情况,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扁桃体,舌根,首发症状,颈部淋巴结转移,囊性变,联合会,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TNM,降级,一致率,局部复发,角化,腺鳞癌,肿瘤细胞,细胞核,核分裂,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受检,P16,弥漫,Ki,增殖指数,高危型,时行,颈淋巴结转移,转移性
AB值:
0.2835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