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宫颈绒毛状腺癌33例临床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绒毛状腺癌(VGA)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33例宫颈VGA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 33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岁(范围:28~73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宫颈接触性出血和阴道不规则流血.多数患者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HPV16型和18型为主.根据宫颈癌FIGO 2018版分期系统:IB1期12例、IB2期9例、IB3期1例、IIA1期3例、IIA2期1例、IIB期1例、IIIB期3例、IIIC1期2例、IIIC2期1例.28例患者行根治性子宫/子宫颈±双附件/输卵管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5例患者行根治性放化疗.28例手术患者中,术后病理显示,仅5例宫颈肌层浸润深度≥1/2,1例同时存在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例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存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随访截止于2021年5月,中位随访45.3个月(范围:10~108个月),4例失访,4例复发(其中3例死亡),25例(包括保留卵巢的7例)存活且肿瘤无复发.结论 宫颈VGA发病率较低,其发生与HPV感染有关.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卵巢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少见,预后较好.
文献关键词:
宫颈癌;绒毛管状腺癌;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毛稳新;韦有生;龙颖
作者机构:
530021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毛稳新;韦有生;龙颖-.宫颈绒毛状腺癌33例临床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22(07):633-637
A类:
IIA1,IIA2,IIIC1,IIIC2,绒毛管状腺癌
B类:
绒毛状,临床分析,VGA,治疗及预后,预后情况,发病年龄,接触性,阴道不规则流血,人乳头瘤病毒,HPV16,宫颈癌,FIGO,分期系统,IB1,IB2,IB3,IIIB,性子宫,子宫颈,附件,输卵管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根治性放化疗,手术患者,术后病理,肌层浸润,浸润深度,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截止,止于,失访,染有,卵巢转移
AB值:
0.26137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