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药中有害元素残留、体内代谢及其对肾血管的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中药有害元素残留会引发肾血管损伤和各类肾病的发生,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要素,是中药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发现,作为中药有害元素残留量的监控指标,铅、镉、铜和汞等4种重金属及非重金属砷在中药中超标率较高,主要来自其生长环境和加工过程.有害元素在不同中药中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植物类中药残留风险最高.有害元素进入人体后,经过代谢,部分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或经肾代谢从尿液排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易受血液中残留有害元素的攻击而发生损伤.本文综述了中药中常见的有害元素铅、镉、铜、汞和砷的主要来源、残留现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对肾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与修复及收缩血管等,以期为预防中药有害元素残留造成肾血管损伤提供依据.
文献关键词:
中药;有害元素;肾血管损伤
作者姓名:
刘艺旋;张景嘉;汤凯璇;李笑
作者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山东济南 250355
引用格式:
[1]刘艺旋;张景嘉;汤凯璇;李笑-.中药中有害元素残留、体内代谢及其对肾血管的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22(10):784-792
A类:
肾血管损伤
B类:
有害元素,体内代谢,损伤机制,肾病,中药质量,中药研究,残留量,监控指标,重金属砷,中超,超标率,生长环境,加工过程,药残留,可随,粪便,尿液,肾小球,毛细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留有,残留现状,代谢过程,血管结构,结构和功能,内皮细胞增殖,缩血管
AB值:
0.2415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