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电解锰渣陶粒共烧结温度影响机理研究
文献摘要:
基于探究电解锰渣制备陶粒最佳资源化处置途径,关注烧结温度对陶粒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水平.以电解锰渣(EMR)、粉煤灰(CFA)、珍珠岩(P)为原料,采用不同共烧结温度制备陶粒,探究共烧结温度对陶粒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EDS、TG-DTG-DSC技术手段表征陶粒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元素分布、物相转变,分析共烧结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关键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共烧结温度升高对筒压强度具有增效,对1h吸水率、软化系数、球形系数具有减效,最佳共烧结温度为1160℃.分析显示:EMR中二水石膏在共烧结过程中发生分解与排气,产生CaO.硅灰石和钙铝黄长石发生晶型转变产生钙长石,提高了陶粒的强度,且钙长石的含量与共烧结温度和筒压强度成正比.在共烧结过程中,"过烧"出现的液相包覆晶体会提高陶粒强度,但陶粒球体变形却导致真气孔率有所下降.共烧结陶粒通过形成锰钙辉石来实现Mn的固化,陶粒浸出毒性固化率为99.92%,且无放射性.因此,利用EMR制备陶粒是安全可靠的.
文献关键词:
电解锰渣;共烧结温度;陶粒;Mn固化;钙长石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叶东东;徐子芳;赵怡梵;俞欣欣;傅宇豪
作者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232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叶东东;徐子芳;赵怡梵;俞欣欣;傅宇豪-.电解锰渣陶粒共烧结温度影响机理研究)[J].材料导报,2022(11):85-90
A类:
共烧结温度
B类:
电解锰渣,陶粒,温度影响,资源化处置,制备工艺,EMR,粉煤灰,CFA,珍珠岩,物理性能,EDS,DTG,DSC,物相组成,元素分布,物相转变,筒压强度,1h,吸水率,软化系数,数具,中二,二水石膏,烧结过程,CaO,硅灰石,钙铝黄长石,晶型转变,变产,钙长石,成正比,过烧,液相包覆,球体,真气,气孔率,辉石,Mn,浸出毒性,固化率,无放射性
AB值:
0.22663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