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植被的人工恢复对典型黑土有机质组分影响的时效性
文献摘要:
以黑龙江省克山农场(48°12′~48°23′N,125°8′~125°37′E)林龄分别为21、35、46、55年生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分别代表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相邻耕地(代表植被恢复前阶段)、天然次生林(未经开垦干扰,代表开垦前阶段)土壤为对照,以表层(0~20 cm)土壤总有机质、游离态有机质、物理保护态有机质、矿质结合态有机质中碳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人工恢复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46、5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总有机质碳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土壤的、显著高于耕地土壤的(P<0.05);35、46、5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游离态有机质碳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耕地土壤的(P<0.05),与天然次生林土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5、46、5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物理保护态有机质碳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耕地土壤的(P<0.05),35、46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物理保护态有机质碳质量分数与天然次生林土壤的差异显著.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游离态有机质碳质量分数、物理保护态有机质碳质量分数,是人工恢复植被对黑土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影响的主要评价指标;由于土壤游离态有机质恢复的时限更短,可将土壤游离态有机质作为评价黑土 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文献关键词:
黑土;落叶松人工林;植被恢复;游离态有机质;物理保护态有机质;矿质结合态有机质
作者姓名:
潘鹤;周桐;韩少杰;张扬;鲍鸿君;陈祥伟;夏祥友
作者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赤峰市红山区城郊林场;东北林业大学
引用格式:
[1]潘鹤;周桐;韩少杰;张扬;鲍鸿君;陈祥伟;夏祥友-.植被的人工恢复对典型黑土有机质组分影响的时效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2(05):95-99
A类:
游离态有机质,物理保护态有机质,矿质结合态有机质
B类:
典型黑土,有机质组分,分影,黑龙江省,克山,山农,农场,林龄,Larix,gmelinii,植被恢复,天然次生林,开垦,中碳,碳质量分数,人工恢复植被,土壤有机质,动态影响,落叶松人工林,耕地土壤,土壤物理,综合研究,表层土壤,时限,敏感性指标
AB值:
0.152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